论输出的重要性
年少青春,有很多事我们可以去做,因为年轻所以不怕存在失败,但不能因此总是失败啊。而我过去就是一个总是跟失败碰头的人。
由于大学期间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时候会接触到PPT的制作,那时候觉得PPT这玩意挺有乐趣的,于是就开始搜寻相关教学资源,发现了秋叶、阿文等人,心血来潮的我真想好好把PPT学好,起初的模仿让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只是好景不长,没能好好坚持下来。虽然偶尔也会想起要把PPT捡起来,可是总下不了手,因为我还只是初步学习了一段时间,除了模仿就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后来渐渐失去了信心。
由于我平时也会看一些脱口秀演说节目,比如尉迟琳嘉的笑逐颜开,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还有超级演说家等。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为了备战,也开始搜寻相关资源,发现了蒋昌建、黄执中等人。后来一档“奇葩说”让我爱不释手,更是让我意识到语言的魅力。但是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寡言,这股涌泉一直被压抑着,直至淡淡的褪去。
整个大学很快过去了,接触了一个又一个领域,却没有在一个领域扎住脚跟,毕业了也没啥一技之长。总觉得自己大学期间也没老闲着,可就是打了各种口味的酱油,结果没样拿的出手,心里自然没底,也不好跟别人说自己大学有做过什么实事。
偶然心情失落,会想着刷刷微博,有一次刷到一碗鸡汤发现了简书,于是下载了这个APP一探究竟,很快就被彭小六征服了,什么斜杠青年、什么社群,都让我感到满满的干货。我也是顺着彭小六的路线,逐渐发现了行动派、BetterMe、十点读书会、趁早,一时间觉得要被深深洗脑了。于是,码字、思维导图、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整理术等等成为了我渴望得到的东西。
如果说微博时代改变了人们在网络平台的分享方式,那么直播可以说是人们在网络平台分享的又一个重要时代。无论是在映客、一直播,还是在微信上分享微课,都改变了以往传播信息的方式。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每一段经历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输入,如果不及时做输出,我们很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沉淀、成长的机会。输出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在简书上码字、做ppt发长微博、用visio做思维导图、写成手帐、在喜马拉雅上录制电台、在一直播上与网友互动、在微信交流群上分享。
最后,只想说一句 “零零散散的信息,迟早会被时间冲走。只有经过自己大脑整理过的,才有资格成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