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前,我总会幻想自己无所不能,想着自己要今天学会这个,明天学会那个,有好些想法也真的去做了,但从来没有考虑过所谓的可行性,也没想做学这些东西到底是为什么。
不明就里的人觉得我这样子好像很厉害,就问我是怎么做到同时学这么多东西的。
我努力压抑住自己内心的兴奋,淡淡的说道:“只是觉得多学一点总有好处。”
于是乎,又吸引到一波没有仔细推敲过我的行为结果的人的感叹声——怪不得别人学东西这么多,原来是态度问题!
直到上了大学,这个现象就开始慢慢减少,因为真正厉害的人太多了,无论你看起来多勤奋多博学,总有比你更勤奋更博学的人,而且别人还是真材实料的。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要给当初自己所做的那些貌似很勤奋的事情下个结论的话,我觉得是——都不知道究竟学了啥,感觉自己就是在瞎搅和。
02
但话虽如此,我今天要谈的内容是——多给自己一些博而不专的积累。
意思就是建议大家多学一点东西:绘画、吉他、阅读、健身,甚至是学习如何缝纽扣、如何去拍一张好看的自拍,事情不论大小,只要是积极的都行。
很明显,由上述我的个人经历可以知道,我并不适合做“博而不专”的人的代表。
但是也正因为我有以前这段别人觉得我貌似学了很多东西的经历,加上上大学后的所见所闻,我觉得我对“博而不专的积累”有着自己的体会。
我认为,在保证自己完成主要任务(专业学习、工作)的同时,努力多做一些博而不专的积累,对自己的成长大有裨益。
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博而不专”是有条件的,接下来我会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跟大家说下我个人对“博而不专”的理解。
03
博而不专,一般用来形容人学识丰富但不精深,是个贬义词。
可以看出,这里的“博而不专”是指学识方面的内容。而我前面提到的“博而不专”其实并不仅限于学术,而是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定义的“博而不专”的本质是:通过用心地去学习和尝试不同方面的知识,加强自己对其他事物的感知能力。
而拥有能够更好地感知一件事物的能力,是做好这件事情或利用好这个物体的前提与基础。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谈到产品经理应有的素养时曾经提到“博而不专的积累”:
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等文艺行为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此才能了解和认识大数量的人群,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以此为基础,设计的产品才不会脱离人群。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通过用心体味各种文艺行为,加强自己对大数量人群、审美和普通用户思维范式的感知能力,并且借助这种感知能力去设计不脱离人群的产品。
04
要做到真正的“博而不精”是有条件的。
就是“用心”两个字。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最近我一直很用心在思考成功学的书籍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不否认某些成功学书籍(俗称鸡汤)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绝大部分成功学书籍仅仅能给我们带来两三天的兴奋感,让自己在那几天学习状态有比较大的提升(对我个人而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说这些书籍就是没用的吗?但每次读到这些书籍的时候,那种对未来的期待感却又是如此的真切,让人充满力量。
我很困惑。
事物之所以存在,很有可能是有理由的。
05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用心地烫衬衫的时候被找到。
妈妈对我说,要想让衬衫保持平直,除了熨平以外,可以在手洗完后不放到洗衣机烘干,直接甩直后晾起来,晒干后自然就比较平直了。
我问,那么直接烘干然后再甩直不行吗?答,没有水之后,就甩不直了。
这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成功学的书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这里打一个不完全恰当的比方——成功学书籍就像附在衬衫上的水。
如果把人比作衬衫的话,那么就像衬衫只能在有水的时候才有甩直的可能一样,人也要在保持着时常被激励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要说明,水有很多种,包括矿泉水、自来水、蒸馏水等等,成功学书籍只是附在衬衫上的水的一种。
同样的,让人保持积极状态的方法也不止一种,每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06
回到刚刚的例子,你可能会问,每次都这些“圣贤书”(成功学书籍)都只能带来三天的热乎劲,那该怎么办?
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的衬衫变皱了又没有熨斗怎么办?洗!洗完不就有水了,有水不就可以甩直了?
每次都“圣贤书”都只能热乎两三天,那么每两三天读一本“圣贤书”不就得了吗?
而且就我个人经验,“圣贤书”的效力时间会比两三天更长,半个月读一本其实也已经够了。
每天抽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读这些书,让自己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或许有人会问时间问题——要干的正经事多着呢,哪有空去读这些书?
我只能回答,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完美,主动降低短期期望值是一个人开始认识到自己能力有限的标志,也是自己能够真正开始清醒地成长的标志。
习惯用软件记录时间人可能会发现这个问题,自己有很多时间其实都被莫名其妙地花到了别处,设想好的计划往往并不能完全执行。
我们需要承认——对大多数人来说,时间还是有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掌控好而已。
07
上述我亲身经历的例子仍然可以用“博而不专”的本质去理解。
通过用心地去思考如何让衬衫变直,以及用心地去思考成功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在这两种考虑共同结合的情况下,我感知到了成功学书籍对我的真正意义,以及懂得如何去利用好我这个加强了的感知能力。
例子中提到“用心”时,都是指它的表面含义,大意就是很认真的去做事情。但具体什么才是“用心”,我有我自己的理解。
我定义的“用心”是:做事情时,思考这件事情能够给自身带来什么影响,能够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产生什么联系,能够给自己增添什么新的能力。
套用大白话去讲,就是不要只是为了做而做,要多思考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这件事的好处的什么。
这是做到真正的“博而不专”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我们要做到不断进步的最基本的要求。
08
最后给大家一个能够检验自己读了这篇文章是否有用的方法。
试着抽出五分钟去思考:
- 我读了这篇文章,对我有什么好处,还是仅仅是有点感觉?
- 我是不是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如果是的话,是哪方面的改变?
- 具体又是怎么去操作呢?
- 是不是可以从今天就开始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