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空中皆尘迹,金陵霁光踏红楼。
枕阕潇湘听雨漏,隔院怡红芭蕉熟。
海棠花下初解语,牡丹亭上思绪娉。
菊影踱步赏诗心,落花葬地惜魂沁。
木石前盟锁绛珠,金玉良缘叹蘅芜。
灵河岸边浇灌情,今世泪珠难还尽。
清明观照半世梦,醒来茜纱红帐里。
真事隐罢假语存,三生石上悟生平。
如果,有一本书可令人用尽一生也不尽不释阅之,那便是红楼梦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境界,大抵如此。
其构思之精妙,已然到了若不细度,不在章回渐进中回想串联前因,便会错失作者深意的地步。如宝玉去看望宝钗,讲到宝钗身子不舒服时需服冷香丸,以克制自身从胎里带出来的一股热毒。在此,作者描写冷香丸的制作皆用白色寒冷之物,如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白露的雨水等。白色是用来对抗红色的火热与欲望,好像道士从小便在点悟宝钗需学会放手一些东西。反观之,黛玉是不争的,红楼梦里每个人物出场都会有颜色,如王熙凤的风姿外貌熠熠生辉,而黛玉是没有颜色,轻且透明。
书中感人至深之情,稍不留神便会匆匆翻阅错过。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宝玉对黛玉的独一无二,平时皆隐含在普通对话中。如描写宝玉挨打后,黛玉去看望宝玉,站在树底花荫下默默看着一拨一拨的人来去,热闹又仿佛做着场面戏,黛玉独伫立于花荫下,直到紫鹃走来轻轻唤一声:姑娘,该回去了,从清晨站到现在,身子又没好,仔细着了凉。一语方将黛玉的心从怡红院里带回来。偏偏因金玉之说,即使宝玉将真心翻照,黛玉仍时刻要去试探情义,因真情而多生缠丝,灵魂相通到最后竟是对坐而静默无言。
除以情照见之外,红楼梦还在不经意间成为一本有史学价值的小说。若去考究清朝一个大户人家出殡礼仪、宴席装扮、奴仆制度等,任何一本史学上都不会有如此详尽记载。很多人说红楼梦是贵族小说,绘尽了世间繁华,从器物的高雅(晴雯撕扇子,宝玉给探春送荔枝,要用白玉玛瑙的盘子)到宴席的精致(刘姥姥进大观园所尝的茄饷,宝玉挨打后所吃的莲叶羹)。而在琉璃泛彩文字背后,曹雪芹历经繁华落败提笔所著时,那字里行间倾注的悲悯与思考,是不能被忽视的。
红楼梦中有许多关于生命的对话,以及关于时代的思考。书中叙述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家门,最终羞愧跳井而死,或许如今一些少年并不会理解,为何被主人辞退就要跳井。而将眼界放置时代之中,你才明白,金钏儿跳井,与晴雯的结局一般,是当时封建时代的礼教杀人的结果,死亡是她们清白少女被逐出园林外唯一可去的地方。鲁迅先生讲过的封建礼教杀人,在几百年前的红楼中已有悲痛浓缩。
红楼梦本身便是一趟生命,生命里哪有什么是结局。黛玉的淡泊不争,出世之清高;宝钗的大方得体,入世之智慧。踩着二者节奏而上,乃是生命鸿蒙。无谓好坏,何谈取舍。宝玉爱的是黛玉,敬的是宝钗,无论最后离开哪一位,都是无法圆满自会哀心。宝玉是红楼梦中的菩萨,他对世上事物皆怀有极大深情与不忍,大观园历经造化终归于白贲,最终宝玉身着红色斗篷于雪地中拜别尘世的,完成红尘的最后观照。
作家或许最厌的是后人总妄自揣测甚至强行冠戴思想于他创作意图上。曹雪芹对着人生有着极大的悲悯和思考,如果说宝玉是曹雪芹身上一部分的投射,那么融化在全书里的思想更多的是靠近老庄和佛家。曹雪芹从繁华极致到落败至每日无稀饭可充饥,辛酸苦辣尝遍终悟出,所有的浓丽富贵、人世留恋,到最后不过是一场虚空幻梦。
一部红楼,少年看见情,中年看见悲悯,老年在书页翻阖之间照见自己一生点滴。曹雪芹着重墨描写的,不仅有盛大极致的场面,如秦可卿之殡、贾妃回家省亲、刘姥姥游大观园,也有寻常琐碎小事。或许生命的本质到最后,闭上眼睛一幕幕渐次展开的,是黛玉捧着西厢记与宝玉坐于落花下共读,是憨厚可爱湘云醉卧于花边石块上,是冬雪里众人慢火烤煨鹿脯,是某个夏日的午后宝玉偷偷去摘金钏儿的耳环,也是晴雯被赶回家从被窝里挣扎咬断染满凤仙花的红指甲、黛玉独洒泪落红丘边诵葬花吟。是这些美感瞬间凝结成记忆最动人的菁华。
深情、哀悯、思考,是贯穿整部红楼梦最大的动人之处。红楼梦的每一个点总能牵引出无尽感想与思绪。若问,读完红楼梦最大的领悟是什么。无非是在觉悟生命本质是一场空的路途中,仍然对人世间怀抱有美好的深情与珍惜,让你明白时下这每一帧细碎的点滴,都是镶嵌成自己生命独一无二的无法脱离。无疑会增长许多文学知识甚至史学知识,书中隐含的老庄、佛家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与你许多智慧与开阔胸襟,书中宝黛之深情万物之美好,又会在不经意中影响你对待事物的感受力。
细说劳时长,短概辞难尽,欲辩其真意,指尖绕页翻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