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遭遇挫折,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这样让我很心疼,该怎么办?
第二:孩子受了委屈,该怎么引导他们看待这件事,以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过得更好?
第一件,是消化掉我们自己的情绪;第二件才是核心,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把这两个问题弄混淆,自己还带着情绪,就想去帮助孩子。几乎所有人都在成长中有过“受伤”的经历——被训诫、被处罚、被言语侮辱或身体冲撞。
看到自己的孩子遭遇类似的情景,我们深埋于心的受伤情结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导致我们对孩子所承受的疼痛反应过度。结果孩子直接被父母的情绪吓到,本能地向父母隐瞒实情,只盼不要让父母“那么吓人”。 所以,当我们想帮助孩子,首先要平复好自己的情绪。
中心的孩子多,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背景,… … 最让我欣赏的还是菲菲的父母。菲菲的父母给她的爱是一片海洋,菲菲是一条可爱的小鱼,… …
“爱之深,责之切”,是我们这些大人的逻辑。但事实可能是——就算有再多再好的方法,当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几乎都会碰到被推、被抢、被“欺负”。而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这些经历跟那些友善的帮助和鼓励一样,都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养料。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可以试着去相信孩子的能力,既不过分强调自己孩子的“软弱”,也不去强调别人家孩子的“恶意”,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容纳和消化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