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好习惯
1、定时定量:
每日三餐定时,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食不过量,七八分饱即可。
2、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引发胃病。
3、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除了使食物变“细”,还可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消化,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4、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5、适当补充维生素C:
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6、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比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7、冷暖自知:
胃喜暖恶寒,不仅是吃进去的食物,一旦受寒凉了胃,反应立竿见影。
8、心情舒畅:
这不仅是幸福的秘笈,也是养胃护胃的良方,现代医学证实,胃是一个受情绪支配的器官。
日常养胃三步曲
每天早起一杯水
中医有句古话,“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早上起床后喝杯白开水或淡盐水,可补充夜间身体流失的水分,帮助“唤醒”身体。此外,人们一般上午脑力劳动比较多,早饭时可以喝一杯牛奶,增强肠蠕动,满足人体的钙和蛋白质等营养需要。对消化不好的老人来说,清淡的粥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天中午一碗汤
中午饭前喝一些汤,不仅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滋养胃部,并增强饱腹感,避免进食过多,这对肥胖或希望减肥的人来说很有益处。萝卜汤、冬瓜汤、番茄汤、海带汤、紫菜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如果是本身胃酸就比较少的病人,就不要饭前喝汤了,而是要选择饭后半个小时候喝汤,以免饭前喝汤冲淡胃液,反而影响消化。
每天晚上一碗粥(点击与中医在线交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一书中称赞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中医认为,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晚上喝粥,既能补充一天耗损的元气,又容易消化吸收。煮粥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适当加入山药、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食材,增加保健功效。
中医提示(点击与中医在线交流)
胃一定要注意日常的养护,作为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胃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胃部发生病变,身体也会承受很多痛苦。除了饮食,也要注意日常锻炼,多运动,增加胃部运力,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