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难得如此完整清闲的时间,可以将平时很多想干但又没有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干的事一件件拾起来了。其中最重要之一便是,看自己喜欢的书。而最喜欢之一便是这本《围城》。
故事主要是围绕方鸿渐这个主人公展开的。书里描述了他的求学、情感以及工作各方面的经历。方鸿渐生于中国南方的一个乡绅家庭,在大学时期,与其订婚的周氏病故,方鸿渐发去唁电,其准岳父因此感动,资助他上大学。但他在欧洲留学期间生活散漫,学无所成,由于他的父亲和老丈人向他要学位证书,无奈之下,他买了一个假文凭——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顶着这样一顶“帽子”,登上了回国的游轮。在这艘船上,他认识了放荡的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并与其相恋,但是被鲍小姐玩弄感情。同时,他也遇见了大学同学——女博士苏文纨。方鸿渐回到家乡后,由于博士的身份,收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淞沪会战后,全国很不太平,方鸿渐又来到上海,在准岳父的银行中工作,方鸿渐结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并对她一见钟情。苏文纨对方鸿渐有好感,不喜欢方鸿渐对其表妹殷勤,后向方鸿渐表达爱意,被方鸿渐拒绝后,破坏了他和唐晓芙的感情。苏文纨的爱慕者赵辛楣起初因为醋意不断攻击方鸿渐,后反而成了朋友。苏文纨也嫁给了诗人曹元朗。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辞去银行职务,在赵辛楣的引荐下,赴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抗战开始,国内烽烟四起,局势动荡不安,在同行的路上,他们经历了很多坎坷。三闾大学看似纯洁,却也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方鸿渐也陷入了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赵辛楣与中文系主任汪处厚的太太相恋后被汪处厚和校长高松年发现,便辞去职务去了香港。方鸿渐也厌恶学校的环境,正巧孙柔嘉知道方鸿渐会体贴人,想方设法接近他,方鸿渐不知是计,与孙柔嘉订婚,并与她一同回到上海。在赵辛楣帮助下,方鸿渐在报社任职,并与孙柔嘉结婚。婚后,两人不和。矛盾不断暴露并且激化。方鸿渐与孙柔嘉大吵一架,孙柔嘉愤然离家,方鸿渐失魂落魄回到家中,心中十分茫然,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故事精彩至极,一说起情节便停不下来,但又远不止我描述的这些。
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其时代意义十分深远,讽刺意味也十分浓厚。提起《围城》,很多人都会想起那句最经典的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我们每个人,好像都是方鸿渐,他是我们在书本上的影子。我们像方鸿渐一样,平庸地活着,被世俗所桎梏,还带着一种无奈的情绪。《围城》像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百态的人生,方方面面,爱情、亲情、友情等等。就像我们读《红楼梦》一样,不同的年龄读起来,有着不同的感受。现在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还不能深切体会到《围城》在婚姻,抑或是社会人际方面的深刻意义,但是我们却像方鸿渐一样,寻求着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有追求,有自己所希冀的生活,并为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努力,我们想出去走一走,急于开辟一块新天地,正如城外的人想冲出去一般。但是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总会有很多羁绊,所以我们离心中的目标总是会有距离,只好收心,过着和之前那样周而复始的生活,困在围城中。看到方鸿渐,体味他的爱恨情仇,感怀他的家庭繁琐,观望他在处理人际世事的窘迫,仿佛这也是年轻时的我们。钱钟书先生婉转地转述了一种生活中的无奈。方鸿渐虽然和孙柔嘉结婚,可是两人的感情基础十分薄弱,像命运共同体,但又有着种种分歧,颇有相爱相杀的意味。方鸿渐似乎始终都是一个人,无论是在国外求学的时候,还是归国之后,他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仿佛夜晚入眠也枕着失望。但是,还有唐晓芙,她是方鸿渐喜欢的女子,可爱善良,犹如他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没有陷于婚姻的不幸,似乎也是一种美好的念想;还有赵辛楣,作为类似情敌的出场,最后却成为了方鸿渐值得信任的好朋友,给了方鸿渐生活的支撑。《围城》的结局并不是限定的,它是留白,给人无限的想象,让我们读者去揣测方鸿渐与孙柔嘉之后的生活,不自觉地,我想给他们设定一个好的结局,希望在百转千回之后,他们可以看淡利益、钱财,去过一种平淡充实的生活,经营好婚姻以及家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的《围城》,只是一个刚成年不久,初入大学的学生感受的生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时间和阅历去填充。虽然《围城》带来的是一种无奈,类似于悲剧的无奈,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总是不如意,但是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去找寻生活中的亮色,像罗丹一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不要感到失望和绝望。
在看过小说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过后,那种千帆过尽之后,我们要更加珍惜那种美好,平凡而又踏实理性地好好生活。
17公共事业管理 谭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