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秋风萧瑟,霓虹灯在昏暗中闪烁起来,行人匆匆忙忙赶路,被秋风吹打,身体都有些蜷缩。
北方的寒冷正踱着步珊珊而来,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人间冷暖,只顾埋头驱入我们身体…
我坐在车里等他,无趣但不无聊。
手里的手机散发着热量,也许是光线的原因,让我心有所向。
看不远处的路口,每一次红灯亮起,车辆都会在对面排起长长的队,喇叭声四起,很是惹人烦躁。
其实,大多数时候,喇叭都是多余的,越是声音响亮,越是导致正在遭遇状况的人心烦意乱,按和不按,都解决不了堵车的难题。
总会有一部分人,所作所为既不能让别人舒服,也不能让自己舒服,这就是所谓的“情商低”吧?
我始终相信一个事实,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决定着他在整个社会团体协作中的位置。
时常遇到一上路就看不惯除自己以外所有司机的人,不是嘲笑别人的驾驶技术,就是嘲笑别人对路况的判断力…更有甚者,稍有不合己意就直接口出恶言,一副狰狞模样。
实际上,这是一个恶性怪圈,自己看别人不顺,同时又被别人看不顺。
原因是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看问题,不是有句古话吗,站着说话不腰疼,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旁观者并不清,因为没有当事者的体验,根本感受不到处在涡流中心的滋味,谈什么“清”是没意义的。
有一类问题,要想搞清楚它,就必须上升到它之上才能看的全面,只在问题显现的层面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就比如一个朋友问:如何能让孩子学习与娱乐兼顾?
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楚,不过经过一番思考,还是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说,这个问题首先是要问自己,作为家长,我们能否做到娱乐学习兼顾?
学会任何问题都从自己身上找答案,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增加无数待人处事的智慧,包括教育孩子。
我们时常说“教育”,其实不是把我们懂的道理说给孩子听,而是首先要做给孩子看,然后带着他一起感受,制造出更多的共同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共同的体验是替代讲道理最好的良药。我们能感受到的东西,让孩子也去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的交流和信任就会越来越坚固,而由此也就再不必大谈道理。
我们经常会小瞧了孩子,他们几乎和我们一样懂道理,只不过在人生的体验上要少于我们。而如果没有体验,即便你能说服孩子听你的,也只能是一时的。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要长远的多,作为父母,更该关注的是孩子自己体验并积累他自己的人生,而这通过讲道理是做不到的。
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三脑(爬行脑、情绪脑、智力脑)结构,也能很好的理解亲子教育的诸多难题,如果感兴趣可以上网搜索查阅。
总的说来,让孩子自觉学习,自己控制娱乐,这不是在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引导,以身作则才最管用。
但是,父母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想着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强行干涉,而不是从影响孩子的最大因素的角度寻找解决办法,就一定会被困其中,误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在这里,家长只做孩子自我管理方面的旁观者是不行的,把自己代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和孩子一起做个人小宇宙的主导者吧,说不定就收获了自己和孩子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