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离职的时候,因为要找很多的人签字,那个时候,受尽了刁难。
大一点的领导,不给签,因为人家要等到小领导签了,才肯签。
小一点的领导不敢签,因为人家害怕自己担责任。
后来,好不容易签字工作走到一半了,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
找这个人找了三四次,才找到。找到之后,说明了来意,他拿起笔都准备签了,转念又放了下来,微笑着说:“公司给你办的健身卡还没给我交吧?”
朋友一向是一个好说话的人,之前离职的人都没有这个程序,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问朋友要?
因为这个不大不小的领导知道,只要他开口,这个离职之人不会拒绝。
但,不拒绝,表明了对方的礼貌。而从他张嘴的那一刹那,就已经失了自己的风度。
人和人相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如果对方首先选择成为了一个无理刁难之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和她吵一架,理论一番。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永远吵不赢一个无理之人。
他所有的言语,都是凭着自己的意念任意而为,你的道理,在他那里,不过是给他一个说话喘息的机会,然后,等你讲完了,他接着吵。
和无理之人争吵,既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又显得自己没有度量。
所以,从这件事中,我就认识到:交往之中,他人可以没了原则,但我们自己不能没了风度。
常言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而那些在雪中还想偷走人家火炉的人,最是凉薄。
固然是,人走茶凉。
可是,也更能在这时,看透人心。
(二)
孙膑与庞涓都是师从鬼谷子的军事家,当初孙膑拜别师父出山入世时,与孙膑说道:苟富贵,勿相忘。
可是,下山之后,他的政途一帆风顺,节节高升,早就忘了孙膑。
后来,孙膑在旁人的引荐下也入了魏国。
庞涓嫉妒他的才能,陷害他入狱,让孙膑受尽酷刑。
最后,又在大王面前替孙膑求情,保了孙膑一条性命。
孙膑对此感激不尽,日以继日地为庞涓书写自己记忆中的《孙子兵法》。
原来,这才是庞涓不杀孙膑的原因。
庞涓的手下可怜孙膑,悄悄告诉了他实情,孙膑这才知道,自己竟然被昔日同窗算计。
孙膑开始装疯卖傻,庞涓对这个身有残疾的同门放松了警惕。
孙膑被人救走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最后,在马陵之战中,逼得庞涓自刎而死。
谁能想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同门师兄弟,会陷害自己。
在利益面前,人心就是这样叵测。
无论金钱还是权势,最能检验人心。
庞涓为了自己的仕途,可以自导自演一出好戏,先是做了那个陷害同门的恶人,然后又做了拯救同门的恩人。
你永远看不出他是真善还是假善。
我们无法要求他,做那个善良的人。
但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有原则的善良。
就像庞涓终有一日,要倒在孙膑的脚下。
那些火上浇油之人,终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凉薄换凉薄。
(三)
《琅琊榜》里皇帝,当初是由豫津的父亲言侯爷与梅长苏的父亲拼死相保,扶持上位的。
曾经许下了同富贵,但是,登上了皇位,这个世界上便只剩下了,君臣二字。
得了江山之后的皇帝,不仅抢走了言侯爷的挚爱,而且疑心重,将一众功臣全都杀害。
言侯爷感慨:这个国家,哪还有一点点是我们当年想要的气象?
言侯爷为这样凉薄的皇帝感到心寒,长达十几年的谋划,就是想要杀了这个人。
当时有两位皇子在争霸业,一个是太子,懦弱而毫无主见。
另一个是誉王,言侯爷妹妹的儿子。
梅长苏问:这是你亲妹的儿子,得了天下,难道不好吗?
言侯爷说:你不觉得,誉王是最像陛下那位的皇子吗?
别看他现在,一副贤德的样子,他跟陛下登基之前是一样的,一样的狠毒,一样的寒士心肠。
看起来现在礼贤下士,他日只要登上那个位置,必然只会更甚。
君者,源也。所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一位君王,表面上装着贤良大度,实际上是什么模样,当大臣的最能看清楚。
这样一位帝王,他统治下的国家,必然充满了动乱与隐患。
如果他能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百姓一片拥戴,也就没有了梅长苏的复仇之计了。
登上帝位太过容易,功高震主就太容易让他惶恐。
所以,他终会被正义推翻。
古人虽然没有现在的言论自由,但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不然,后人是凭什么评价曹操为奸雄的?
周国平说:
如果有谁把自己的生活当爱的本质展示给人们看,不用说,那肯定是在作秀,而且做得很不高明。
有些人,喜欢人前展示对你的好,可是不代表别人真的认同。
谁都不是傻子,心如明镜之人大有人在。
有些人,低调含蓄,少言寡语,默默付出,不求功劳。
但世人总能看出他的好。
无论世道怎样变化,都希望你我能坚守本心,做那个思想上顶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