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第四章,我这样的运营小白对作者的敬仰已经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用户需求驱动型”思维在作者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简单直白的语言,精炼的方法论+丰富的实例,直指要点,不拖泥带水、不故作姿态,满满都是干货。他选择的这个角度,很多人说过,但目前他说得最明白、最系统,移植性极强,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所谓实践出真知,无招胜有招。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不做好选择就去奔波劳碌,只是不动脑子的苦力,可以说勤奋,不能算是努力。努力是个矢量,起点也许随机,但一定有方向。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苦力状态,现在算是好一点,回头再看,光靠勤奋无用功做的太多,大部分精力耗散在碎片处理中,其实还是懒→懒得去思考、提炼出关键的节点来打磨、提升,更不用说把最要紧的部分做得更好,甚至是别人没有做到的地步。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努力从选择开始。
一个小栗子:招聘日常主要工作之一是邀约面试,目标是把合适的候选人邀请到公司面谈。原来经常是部门筛选过来的简历,我们打个电话,简单报个公司名字,约个时间,发个短信就结束了,候选人的到访率只是一个简单数据统计。
现在,我们会在电话中简要介绍一下公司和岗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总体业务,主要技术,工作地,是否出差及出差范围和频率等,也会问询候选人的相应情况及意向,并做初步判断,并在后期的面试中进一步验证,积累对岗位匹配度的数据和经验。给候选人发出的邮件,我们从用户体验角度进行了一定设计: 1、长度上,要保证不管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打开,基本上都能快速浏览到要点; 2 、内容上,语言和版式尽量简洁,字体选择常见而较圆润的微软雅黑,颜色是黑色为主,提示处是复古蓝打底+白字,并介绍我们面试接待室提供的一应服务(Wi-Fi,书籍,魔方,糖果等); 3、时间上,我们会给候选人更多选择,尤其是优秀的候选人,我们也更愿意将就他们的时间; 4、候选人如果选择接收短信,把邮件内容再精简一下发送,还是会发个公司简历到他邮箱。
这跟原来相比,在电话邀约中我们跟候选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态度也更耐心、友好。当不断听到电话那头的候选人给予积极的反馈时,初步验证了我们的方向还是比较正确的,到访率也有一定提升。同时也有更多沟通良好的候选人乐于推荐人选。不过坦白讲,总体上还是比较粗糙的,迭代也不是很快,还远没有进入爆发期,要做的还很多。从我们决心放弃自己以为的那一套,去研究和分析用户的需求,我们的思路比原来清晰多了,摸索着前进的过程中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