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会见了一个老朋友。
我们读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小学,同一个中学。分道扬镳在于,她读了泉州师范学院幼师专业,我读了海南师范大学。她继续留在福建,我选择飞往海南。
老朋友和我讲起了很多自己宿舍的趣事。严格来说,是心酸的往事。她说自己从来没有办法想象人心竟如此的险恶。
事情是这样的。
朋友发了一笔奖金,有个上百元吧。隔壁宿舍的朋友闻讯就过来问她:这笔钱是否能够给她?朋友觉得平时同她关系好,给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后朋友是把这笔钱让给了隔壁宿舍。
几天之后,朋友的宿舍恰好水管坏了,需要个30元修理。朋友想想,就跟隔壁宿舍说:这笔奖金里面能否抽取30元来修理水管?此举遭到了隔壁宿舍朋友的歇斯底里的反对。
这个事情吧,我也不好说谁对谁错,毕竟朋友允诺把钱让给她们了。但是这个事情还没结局,隔壁宿舍借题发挥,把这个事情上升到侮辱人格的境地。
最后,朋友自掏腰包修理水管的费用。30元不是什么事儿,她真正气不过的是:平时同自己关系那么好的一个人,居然为了几百元变着花样甚至歇斯底里的不惜闹翻关系。奖金是自己给她的,最后受罪的还是她。
我听完以后就说了一句:环境所致,你还是早点回来吧。
我没敢说的后半句是:环境在塑造人,人也在塑造环境。尽管我不知道完整的情况到底是如何,无可避免的是朋友也是这个环境生态链中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朋友有可能也是这个结果的推手之一。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来一个相反的极端的例子好了。
我上次文章中提及的李姐,前阿里总监,清华大学毕业的。出身清华的她,同样难以想象其它高校的民间疾苦。
我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就同她说:现在的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人都会活在浑浑噩噩的无目标状态中,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这个状态,好的就持续一年,不好的甚至毕业了都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我自己这样的状态至少持续了两年,严格来说,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怎么过出来的,获得了些什么,失去了些什么。
她大吃一惊的回答我:没有啊,我们这里的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各自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实习机会也很多。
我真的很吃惊。
在我的世界里面,这样的状态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个状态。而清华的学生明显不在我的世界范围内。就像我的老朋友从此觉得自己周围的世界永远人心险恶一样,我的世界同李姐相比同样是充满无知的。
我只得承认:对不起,每个人的朋友圈真的不一样,差别到天差地别,差别到自己无法想象的地步。
我相信李姐所看到的世界一定和我的完全不一样,她的朋友一定和我完全不一样,那甚至可能是现阶段的我靠想象力都想象不到的境界。
同时,我也因此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兴趣。假如自己持续进步,持续前行,自己看到的世界就会越来越不一样,没有什么比这个事情更加有趣的了。
正好,今天知乎上有这么一个提问:面对当今心机婊遍地都是的社会,心存善良,乐于分享真的是好事吗?
我是这么回答的:第一,不要指望心存善良和乐于分享就一定能获得好结果。第二,如果你拉长时间看这两个品质,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会远远大于危害。尽管它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面尽是一些坏结果。第三,面对当今心机婊遍地都是的社会,最好的办法是提升自己,继而提升自己的朋友圈,直到自己与这些心机婊绝缘。
你不能拒绝这个社会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人存在,同时你可以选择倾尽全力把他们拒之门外。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全部的客观的世界。
也许你需要的只是持续进步,继而获得一群持续进步的朋友,看到一个持续进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