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过年,也以其独特的形式,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过年,从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依着中国作家的出生年份,列出十二位,一起来看看他们笔下的新年,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藉此也谈谈自己对过年的想法,祝愿大家:新年大吉、出入平安。
01、曹雪芹
《红楼梦》第53回:从腊月二十九开始,贾府前前后后,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次日,一众人等到荣府给老祖宗行礼。散押岁钱、摆合欢宴,献吉祥果。
“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儿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二百多年前,《红楼梦》贾府里的过年气氛热闹非凡。 1983年除夕之夜,中国亿万观众围座在电视机旁,收看一台集歌舞、相声、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联欢晚会。自此,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改写了中国几千年的年俗文化。
02、鲁迅
1934年2月15日,鲁迅写了篇《过年》发表于《申报·自由谈》:“今年上海的过旧年,比去年热闹。
文字上和口头上的称呼,往往有些不同:或者谓之“废历”,轻之也;或者谓之“古历”,爱之也。但对于这“历”的待遇是一样的:结账,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马将,拜年,“恭喜发财”!”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在《过年》中还是未能摆脱半古半今的遗憾。从另一方面亦可见,新文化脱胎换骨的过程,何其漫长。
《过年》所说的“废历”,也是就是废除阴历,改用阳历。这种公元纪年法的使用,直到1949年9月,才正式改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鲁迅著作的《彷徨·祝福》,有段描述的过年情形,就算放在今日仍然生动贴切:“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03、周作人
周作人在《过年的酒》中如是写道:“过年照例要过,而支出大增,酒想买一坛而不大能,而过年若无酒,在我就不是过年了。”
任时光流转,有酒味才有年味。《红楼梦》里王夫人和凤姐,一到过年就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而且要忙上七八天。现在的人过年,那也是无酒不成席,还兴出了“桌上有酒,越吃越有”的说法。似乎没有酒,年味就淡了些许。
《过年的酒》还有这么一段:“可是不知怎的,二锅头没有齐公从前携尊就教是的那么好吃,就是有人送我的一瓶茅台酒也是辣得很,结果虽不是戒酒,实际上就是很少吃了。”
可见不善喝酒,却喜欢论酒的民俗文化大家周作人,对酒确实有着自己的想法。虽然无酒就不是过年了,但藉着“茅台酒也是辣得很”的托词,尽量少吃,若能“戒酒”那就更好了。因此,过年喝酒,切勿贪杯!
04、胡适
胡适的《四十自述》:“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申,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民间有个说法,二九不登门,三十要讨债。讨债的人,躲债的人,在除夕须要做个完结。债不过年,无论如何欠债的人,都应在月穷岁尽之日把债还上,这是中国人商定俗成的规矩。
“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想必那时候的胡适,对过年的印象只留下四个字:“无可奈何”!母亲央求本家还债,且不露怒色的宽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话说回来,这大年三十讨债,债主或许也有难言之隐。不管怎样,还债不跨年,既便在今日也不过时。
05、林语堂
《庆祝旧历元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18年春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作者林语堂,是一位深受西洋文化影响,却不能决绝于民族传统习俗的中国人。
“中国阴历新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大的佳节,其他节日,似乎均少节期的意味。五日内全国均穿好的衣服,停止营业,闲逛,赌qian,打锣,放鞭炮,拜客,看戏。
那是个黄道吉日,每人都盼望有一个更好更荣华富贵的新年,每人都乐于增多一岁,而且还准备了许多吉利话向他邻居祝贺。”
“红色春联贴满在每家门上,写着:好运、快乐、和平、富贵、青春。因为这是个大地回春,生命、发达、富贵复归的节日。”
林语堂在《庆祝旧历元旦》里,对许多传统习俗不以为然。并认为早已正式废除阴历新年,但阴历新年依然故我,不曾被废除掉。这与鲁迅在《过年》中说到的“废历”是一回事。
尽管元旦是新历的第一天,也是新年的开始。但千百年来,庆祝农历新年才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信奉科学与理智的林语堂,在《庆祝旧历元旦》时,“不自觉的感觉到很愉快。”
林语堂所在的那个年代,旧历新年的假期是五天,现在中国春节假期是七天。打锣、看戏的情形已不多见。但贴春联、说吉利话等习俗还保留在民间。
06、丰子恺
丰子恺也有篇《过年》,文章一开始就说:“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可见,废除阴历的历法制度,并没有被普通民众广泛地接受。由此,过年也就专指阴历或农历新年。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
吃年夜饭、熬年、好事成双等过年习俗,直到今天仍在流传。但《过年》里写的“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年酒席上的全鸡,“几头向着谁,谁要被免职。”以及八仙桌上面供设“六神牌”等,被当作封建迷信的年俗,已经少见了。
《过年》里,“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
胡适的《四十自述》说起过讨债,没曾想丰子恺的《过年》也提到讨债,可见债务问题的由来己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欠债还钱的这个过程,或许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只是那种欠债不还的老赖,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科技发达,大年三十提灯笼讨债,可能只会平添些喜剧色彩。若是像胡适说的那样,人多提灯笼讨债,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不过真心的希望那些欠债的人,大年三十前可以把qian给还了,这样大家都可以快乐的过个吉祥的年。
附录:
1)曹雪芹(1715 年 6 月 4 日—1763 年),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2)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
3)周作人(1885 年 1 月 16 日—1967 年 5 月 6 日),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4)胡适(1891 年 12 月 17 日—1962 年 2 月 24 日)。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5)林语堂(1895 年 10 月 10 日 —1976 年 3 月 26 日)。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南洋大学首位校长。
6)丰子恺 (1898 年 11 月 9 日—1975 年 9 月 15 日)中国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
育婴坊编写于1/29/2022年夏威夷檀香山
#中国文学#
#育婴坊夏威夷—呵护宝贝,不泯童心;喜欢自驾游,四处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