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是一套系列绘本中的一本。我是无意当中购买的,翻开一看挺不错。题目很简洁,只一个“白”字,让人浮想联翩:到底是什么故事,会起这样的名字?尤其是封面的设计是五彩缤纷的,当中一个“白”字,很是显眼。
翻阅一遍了解故事内容后,我感觉这个名字很贴切。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白色的村庄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白色的。有一天,一只身披五彩羽毛的鸟飞来,村庄里的人从没有见过白色以外的颜色,都非常新奇,非常震撼。在赞叹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觉得这只鸟身上没有白色就不完美。于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给鸟的羽毛染成白色。你染一片,我染一片,最终,五彩的鸟儿变成了一只白色的鸟——和这个村庄里所有东西的颜色一模一样了。
我的解读
绘本封面布满了羽毛,各种各样的颜色,很是鲜艳,给人一股欣欣向荣的感觉。
扉页第一跨页是一大片白色,左侧是一个村庄,没有颜色。第二跨页是同样的画面,只是村庄变大了一些。第三跨页还是同样的画面,村庄变得更大了。这三个跨页组成了一组连动图,视线由远及近,很有动感。五彩鸟从远方飞来,村庄由远及近,这是它的视角,预示着故事就要开始了。
五彩鸟来到村庄,所有的人都赶来朝拜。它的颜色实在是太鲜艳了,周围的人都晕染上了色彩。这个画面整体感觉比较和谐,人被映射上一些色彩,更加有了生气。
人们觉得五彩鸟没有白色,开始指责它不完美,并提议要给它涂上白色。五彩鸟还不知道即将要发生什么。
第一个人涂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越来越多的人都要给五彩鸟涂上白色。五彩鸟看着自己的羽毛,张开嘴巴,非常吃惊。周围人的表情却相反,显得非常高兴。
这一个跨页和封面封底一样都是羽毛。不同的是,这页的羽毛已经有了白色。
刚开始是小片羽毛染成白色,后来大片羽毛也染成了白色。
晕染的色彩消失了,人们变成了单调的白色。这个跨页画面是不是很像涂色书上未涂色的画呢?我看到这里,有一股想要涂色的冲动。
终于,五彩鸟成为了一具雕塑,它再也飞不出去了,只能落寞地站在花坛里,供村庄里的人观看。讽刺的是,观看的人有几个呢?——0个!
封三跨页和第一跨页遥相辉映。村庄没有变化,只是多了一具雕塑。白色,都是白色,远远看去,谁会注意到那具不起眼的雕塑呢?
孩子的反应
在给孩子读《白》的时候,我还在想她会不会喜欢。因为结尾是比较沉重的——当然,这是作为一个大人的感受。孩子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刚开始的那组连动图,孩子指着图中的白云问是什么。我说是白云。她说是饼干。我没有反驳。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白色,连我也觉得白云不像白云。翻过几页后,当看到有只五彩鸟飞了过来,孩子“哇”了一声。她赞叹说:“好漂亮!”当我读到有人提议要对鸟染上一点白色时,孩子尚未有太大反应。紧接着,读到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给鸟儿染一点白色时,孩子突然转过脸,充满疑惑地对我说:妈妈,那就不好看了呀!孩子的感觉总是这么直接,一下子就说到了点子上。她奇怪为什么人们要把鸟儿染成白色。我没有回应,想继续观察她的反应。当看到鸟完全变成了白色时,孩子很着急地说:我不想让它变成白色!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不好看!看到我合上了书,觉得我没有继续读的意思后,孩子的语调里带出一丝哭腔追问着:它变没变回原来的颜色?我要他变回原来的颜色!孩子不能接受这个结局,我心里想,该怎么回答她的问题?孩子又问:那只鸟为什么不飞走呢?我说:它变成了白色,已经飞不走了。孩子说,我要让他飞走,要让他变回去。作为一个孩子,她还不能理解这个故事里的寓意。但孩子具有更加敏锐的感受力,她本能地感觉到,如果故事停留在这里,就是一个悲剧。我满足了孩子的心愿,续编起后面的故事,让这只可怜的鸟儿变回了五彩斑斓的样子。
我一直认为,绘本也是供大人洗涤心灵的。有的时候,图像的冲击比文字要来得强烈。绘本简单、图像化,对一些道理的诠释很直接。本书中涉及的是白色,其实不仅仅白色,黄色、蓝色、红色……如果世界只有一种颜色,那是多么的单调啊!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曾问过孩子,被晕染了色彩的人和没有被晕染的人,哪个她喜欢?孩子更被晕染了色彩的人,因为“更好看”。同样地,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每一件物品都是五颜六色的,那么,这不仅也是不美,还会引起严重的视疲劳。人们常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大人们往往根据喜好,给这张白纸染上自己想要的颜色。但是,孩子真的就只是张白纸吗?约翰雷格曾比喻:孩子更是一颗种子,带着自己独特的命运,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却要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染上特定颜色,就如同要求小老鼠长出豹的斑纹,小鱼儿长出鹰的羽毛。当真的按照这些要求,小老鼠也就不会再打洞,小鱼儿也就不会再游泳,就像这只五彩鸟,再也不会飞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