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年度IP营打卡第41天,1084字,累计52921字】
我中午吃饭的时候,习惯追剧。最近同时追了《镜双城》,《嫣语赋》,《人世间》。最喜欢《人世间》,原因无他,这部剧带给我的感触最深而且能引发住多思考。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其实不怎么看家庭伦理剧、时代剧等现代剧,因为现实已经很苦了,我不想耗费更多的心力在剧里,我更喜欢诙谐喜剧或者严重脱离现实的仙侠剧,仿佛看这些可以让我打开一扇窗,偷偷去呼吸不一样的空气。
可是,看《人世间》,我竟然一路看到了十几集,上山下乡,参与祖国建设让一家五口人,分散到了四个地方:父亲周志刚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长女周蓉追随诗人丈夫远赴贵州乡村,周家只留下小弟周秉昆与周母相依为命。
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亲情仍是他们艰苦岁月的救赎。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父亲周志刚去看望任性私奔到贵州的女儿周蓉,他带了一袋面,三双自己省下来的胶鞋,几块积攒的肥皂,之所以带面是因为女儿自小胃不好。
女儿周蓉说,若是她丈夫不被家人承认就把她当成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她可以与家里所有人断绝关系。这时,父亲周志刚痛心地说,女儿可以不要父亲,父亲不能不要女儿……所幸,最终女儿地夫婿得到了父亲的认同。那时,我是真担心周蓉的丈夫是个坏人,若是如此,父亲周志刚该有多伤心。
看着他们各自努力,终于可以团聚一堂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就像是我也身处其中一样。
我也曾是父亲最偏爱的女儿,可是我长大了,我们曾经的一家四口也分散在了三个地方了。每年过年也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日子。
《人世间》中的女婿冯化成总结得很好,孝顺分为两种,“口养和心养”。周秉义跟周蓉在外面努力,让老妈妈感到自豪,就是“心养”,也是孝顺的一种。儿子周秉昆侍奉母亲左右,是口养,难能可贵。而“口养”与“心养”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反观我自己,我好像两点都没做到,好惭愧。而立之年,既不能功成名就让父母有面子,也不能时时侍奉左右,有求必应。可即使是这样的我们,依然被父母深爱着。
我也是做了父母才明白,世间真得有无怨无悔的爱,就像我爱着土豆,即使他调皮捣蛋,每天气我,我还是没办法不爱他。大概父母爱子女最初都是如此。
我问木先生,他最希望儿子功成名就,离家万里,还是希望孩子“学渣”,常伴身边,她说,都可以吧。
是呀,孩子长大了无非是这两种最好的结局。那我们现在又在焦虑什么呢?怕孩子学习不好,没能力离我们越来越远?还是怕孩子不成器,会吃很多很多苦?我也说不明白。
开学越来越近,家长也会莫名焦虑。想清楚父母子女之间唯一的羁绊也无非情感,那么,在我们还在一起的时候,就好好爱他们吧!其他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