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西海”探源
安徽省五A级旅游风景区天柱山,东边三十里地的源潭镇,这一东西走向的盆地,就是古“西海”。
西海东岸,有一山地,名曰望湖尖。
科学的说法,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和大陆板块的不断碰撞。随着恐龙的消亡,这西海里乌龟也向周边爬行……
西海西北的地方慢慢拱起,形成绵延千里的起伏不断的大别山山脉,山上的沙石,被不断风化和浸蚀,沙石跟随洪水,不断倾泻到西海,经几千万年积淀,慢慢填平西海,西海面积逐渐变小,又成了百里平川,万顷沃土。
望湖尖的西边,很早就有源于填海时剩下了的一个深潭,即名源潭。
源,源于西海。潭,西海的西边,最早有水的地方。
时间的标杆定格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口号,声传大地之时,望湖尖的东边的黄鹤塘水利枢纽的工地,纯人工改天换地的开挖坝基下,一不小心,挖出一块石头,由于这块石头奇异,经国际动物学家鉴定,这是块距今6000万年前乌龟化石,随即定名为“潜山安徽龟”,从而也确定了潜山县源潭这块地方为“亚洲爬行类动物的发源地”。这种历史性推论,为古西海变迁提供了物证。
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后,安徽人也警醒于防震,千家万户,有房不能住,都于房前空旷的地方,搭起简易草棚,一住就是二十多天,当时我十几岁,就问大人,这是么子道理,有学问的人回答,我们这块地方,在远古的时候是西海,随时会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搬到草棚住,免得房子倒塌压着人。也正是这场经历,凡源潭人,都知道,这块地方还是西海,西海的传说从此得到更大的一次知识普及。
上世纪八十年以前,源潭人都是引灌鲁坦河红旗水库的水。随着改革开放深化,中国刷业基地崛起,人们住房逐渐改善,先富起来的人,都矗起小别墅,饮用水图方便,都在各自院中取井,井兴一时。
现在我住房,隔壁就有一位汪兄,闲时唠嗑,他说,那时他纯手工前前后后,帮人打了八十多口水井,一提打井话闸,他的话就像刚开挖的井中泉眼涓涓细流……
他说,那几年打井,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土层。048县道,原长安岭十八里长岗一带,4米以下,都是火球般大的光光滑滑的鹅卵石夹带红沙土。2015年,改修此道,大型机械开挖路基,也证实了汪兄所说。
镇区街道一带,4米以下,尽是小鹅卵石夹白沙土,近几年来,镇区几坐十八层高楼矗起,开挖深层地基,印证了汪兄所说。
而在原棋盘东红,东畈乃至育儿等地,打井时,4米以下尽是白沙,鹅卵石变小或没有。
再于三妙到怀宁一带,挖出泉眼后,再挖贮水池,那下面又是一层黑色土层,那不是石头,但比石头更硬,钢钎打锤一下只有一个白点儿。
汪兄世居望湖尖,这支汪氏族谱所载,祖坟地名还是延用望湖尖。
但汪兄同时又说,老屋背后那个最高山峰,不知何时起,又叫望货尖……
由望湖尖到望货尖,也不知历经多少万年。
西海慢慢填平,人类族群的一支首领,名皖公,最先抢占了这块领地,这里变成皖国王朝。皖国都城背后的山岗又叫笋子尖,笋子尖慢慢抬高,形成一柱擎天,而望湖尖不曾增高,后来笋子尖高出望湖尖十倍。笋子尖形如竹笋,因皖公开国,又名皖公山,再后来到汉朝刘秀南幸此山,封皖公山为南岳,这是古南岳之由头。近代又名天柱山。话说笋子尖增高,西海已然变成沙洲。这水也随之湾环。山的北侧,九十八道湾的河谷,一泻几百里,河深水宽,与夏禹治水留下的万里奔腾的长江相通。这条湾湾曲曲的大河又横亘于望湖尖的脚下,河里竹排,帆船上上下下,竞相穿梭,装载进来的是咸盐布匹和一些日常小用,运出是陶土、香料、香粉、栗碳、汉皮纸和稻米。自那时起,上货下货的山口名下货山。
历史的车轮辗转到一三四几年,天下先是水涝,接着早灾,加上蝗虫遍地,人民被逼揭竿反元,壕州皇觉寺的和尚朱重八,连和尚都没办法当下去了,就是那个年间,他西投反元大军,盘缠如光头光光,只能混迹于装布的帆船,下了船,喝了一饱河水,仰在滩涂,也凑巧,大吴寺很很很有钱的高僧,朝谒九华大老爷,与重八不期而遇,攀扯一番后,高僧忴昔同道,折返大吴寺,倾其所有香资,赠与重八,朱重八正真无偿得到人生的第1桶金。他就改名朱元璋(璋意为玉质利器),意即做反元利器。
朱元璋有了本钱,脑袋灵光,就在这皖公后裔周边,招兵贮粮,十几年后,亲率八万精兵,自下货山登船,水路几十里,全是拿枪的人,浩浩荡荡直逼长江,终于在鄱阳湖与陈友亮酣战一百七十八天。是源潭人都知道,最后还是以九九代被人欺的朱元璋战胜了九九代不欺人的陈友亮,建立了后来的大明王朝。
从下货山起兵,听说沿途也遗失不少兵器于河道,可惜几百年后,沙填河塞,水路不通,昔日繁忙的下货山,不知不觉演为下浒山。
以上又是望湖尖演为望货尖的历史根由。
而今一个容量为2亿立方的综合型水利枢纽工程的,109米高的魏峨壮丽的拦水大坝与望货尖遥遥可亲。库区湾湾曲曲的水面,观光旅游的彩船,将航行得更远,更远……
目光自远处收回到望货尖脚下,这里,中国香业基地,这里,中国刷业之都,业绩辉煌。这里一个宜工、宜商、宜贸、宜居的新型工贸城镇,傲居全省十强。
望货尖,雨后开睛,天柱主峰遥相辉映。昔日荆棘与松树相缠的望货尖,现在山峰南面辟为公墓,西北面辟为千亩油茶栀子基地。绕岗而行的硬化路面,路两旁有丹桂与香樟放哨站岗,冬天也满山青翠,春天披上花衣,初夏栀子花花香满山,秋天丹桂吐蕊,栀子低头,满树满山金黄金黄。当晚霞撒到山尖,路灯初上,五六一群,七八一伙,散步于这清新的海洋,不知不觉,穿越时空,万古前的西海,今天演为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