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他前半生,攻打太平天国、剿灭捻军,在他的老师曾国藩因天津教案黯然离场时接过重任,又在洋务运动时达到他人生声誉的巅峰。然而随着后来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下,卖国贼之骂名一经背上,李鸿章再也无法卸下。倘若李鸿章在巅峰之时便悄然离场,或许他也不必背负后来的千夫所指,然而,倘若他在那时便退出,李鸿章便不过一名普通权臣,淹没于历史烟海中。
李鸿章的后半生,果真只是他一人的悲剧?自然不是。彼时列强侵入,国家贫弱、我为鱼肉,在那个位置清政府只有李鸿章一人可用,李鸿章又做不到像他的老师曾国藩一样举贤任能,在整个家国山河俱破的大环境下,李鸿章只能默然成为众矢之的。
李鸿章的一生就是一段清末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因此,读本书既可以知兴替、又可以知得失。而作者梁任公无疑又是最懂李鸿章的人之一,本书能让后人最客观地了解李鸿章这位清末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