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一种文化活动和娱乐方式,这个毋容置疑,杨贵妃和唐明皇当年的华清池到现在还保留着,证据确凿。洗澡是社交方式,不管是南市三不管时候的澡堂子,还是现在仍然林立的洗浴中心,那里面很多人在温烫的池水里聊着生意经和闲话。洗澡是亲情交流,回想起妈妈给自己洗澡的经历,是每个人生命里重要的记忆。
这些在此不展开,只说清洁卫生意义和人的身体需求的洗澡。
没有房间怎么洗澡,这些如今看起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当时,都是绕不过去的。夏天的冲凉之外,那三个季节,尤其是北方漫长的冬天里,一家好几口,住在十平米,这个澡,确实不好洗。
梁晓声的小说,是不是《今夜有暴风雪》里的情节,七年没有洗热水澡姑娘,终于自己烧了热水,却闯进了不速之客。场地没有,热水没有,却有想洗澡的强烈愿望,马三立的相声小段”挠挠”的主人公不洗澡就浑身痒,泡澡必须把皮肤烫红了才行,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条件之外,洗澡,也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呀。不管是在北大荒,还是在城市里,先是住房条件一般,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房间都大了,甚至都有了卫生间,但是连热水都是问题。那时候没有热水器这种东西,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这都是一种理想。
所以,解决洗澡的办法,大致有两种,一个是到公共的浴室去洗澡,再有就是到工作单位的浴室去洗澡,利用这两种办法洗澡而发生的故事,可以写成很多很好看的小说。
在自己的房间里洗澡,把自己的洗澡搞得隆重而有情调,比如躺在浴缸里读书,比如躺在浴缸里听音乐,生命就是一种消耗的过程,清洁自己的身体,清洁这段时光,每一段时光都值得充满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