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虚荣读书
教师节的前两天是个周末。这天下午,婆婆先午睡了,宝爸出门办事,我把宝宝哄睡,倚靠在床头看手机。我见宝宝睡得还算安稳,用枕头横在床边挡住防止他滚下床,就起身去卫生间。还没办好事,我就听到宝宝醒了,在试探性地啊啊叫人。等我出来,奶奶已经听到哭声抱起了宝宝。我顺便在客厅喝杯水才到卧室看宝宝,宝宝已经哭得梨花带雨了,小脸颊两边各挂了一串小泪珠快流到脖子了,还在打嗝似的一顿一顿抽泣。现在宝宝睡醒看不到人在身边就会委屈地哭起来,所以再把他放小推车里哄睡后,我就不敢乱跑了,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搭在小推车上时不时推摇几下,一只手拿着手机继续阅读。
先是看阿德勒的《人做得到任何事》,讲自卑感、优越感、社会兴趣等,一些案例也挺有意思的。但是在这个32°的仲秋周末午后来看这类翻译文字总是难免有点催眠,想换一本读。前段时间因为恶补了《中国诗词大会》而把《中国最美的语文》这本书放入了书架,只是“中国最美”,中国诗词大会擂主,让人疑心是鸡汤?蹭流量的网红?就没有太重视这本书,所以一直没看。它富有浓郁中国传统气息的大红封面很吸引人,等我半小时一口气读了前四节后,就深深被夏昆老师的教学智慧所折服了。初读的惊喜让我反思自己的选书偏见,只看所谓“名家”“经典”,这样刷书单的心理近乎虚荣。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学而不思则殆。不要迷信大家迷信名著,能引起兴趣、引发一点感悟、让人若有所思的书,才是适合的。
语文老师影响重大
夏昆老师说他早先对语文老师是没有信心的,因为从小到大语文老师不过就是喜欢照着书念,然后逼着学生背诵,他都怀疑过老师自己能不能都会背,他的初中语文老师就是一个普通话极其不标准,经常照着辅导书上课的老师。确实,能够背诵课文和说标准普通话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是对学生最好的说服力。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台下学生的眼睛都看着你、衡量你、评价你,你的好坏都将在他们心中留下难以消除的印记。尤其语文科目,因为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属性,会对学生产生更加多面的影响。人们对其他科目的老师可能不期待“德才兼备”,但是对于语文老师却有这样的期许。
记得我初中的一位政治老师是全班同学崇拜的偶像。因为他上课从来不翻书,但是无论上到哪一课哪一节他都能倒背如流,哪句话在第几页正数第几行倒数第几行从来没说错过。所以他上课从来不用维持纪律,同学们都正襟危坐静气凝神地听课。相反,那时候的语文老师则令人失望。他上课永远都是拿着一本教师用书照本宣科地唱独角戏,永远没有和同学的互动,永远没有他自己的理解和发挥,他的语文课是一潭死水,是没有灵魂的木乃伊。在他的课上,同学们看其他科目的书,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有的同学终其一学期都没有打开过语文课本。在我们眼中,这位语文老师的形象代言了一切跟“语文”相关的事物,所以那时并没有觉得文学、阅读是件美好的事情。
非常幸运的是,高中时代,我碰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是他的忠实粉丝。高中毕业十多年了,同学们一提到这位老师还是一致地赞不绝口。不过对高中语文老师的崇拜和对初中政治老师的崇拜不同。同学们拥戴这位高中语文老师,不仅因为他教学技能高超,能够在应试教育中帮助我们,更因为他的语文课是有思想灵魂的,是经过他独立思考并且能启发人思考的,这就是语文课该有的情怀和高度。这位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课几乎没有用过普通话,都是我们皖北方言,他也没有夏老师那么多才多艺,但是他的思想和学识仍然让我们觉得他非常有才华,觉得他让我们领悟到了语文的美,他的才华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我不知道夏昆老师和我的那位高中语文老师到底哪位更优秀,也不需要知道,只要想到夏昆老师的学生们、我的那位语文老师的学生们,我们都有幸遇到过这么美好的语文老师,有过这么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足矣。相信一定还有很多这样的语文老师,中国的语文教育还是可以美好起来的。
语文老师不是人人可当
夏昆老师班级的学生争着抢着要当语文课代表,而其他班级的老师却发愁学生不够积极,因为夏昆老师用签名赠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自己写的文章,并且出了书,这是很多老师,包括语文老师所没有的条件。夏昆老师非常有才华,也非常懂得学生心理,是一位有教学方法的好老师。
很多人认为语文老师人人可当,语文有什么好学的,大家母语都是汉语,谁不会说汉语,谁不会认汉字呀?这真是极大的误会!为什么能出书、会唱歌、会弹吉他、会画画……的夏昆老师能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语文老师?不光因为这些东西好玩,更因为这些艺术形式本就是美的,这种美和语文的美是相通的。夏昆老师在带领学生用母语去感受美,同时感受母语的美,进而爱上母语爱上懂母语的自己,逐步用母语去发掘自己独特的内心、独立的思考,让学生获得美和成长的体验,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中国学生普遍觉得语文是一门没有技术含量的课程,缺少对语文的情怀,这种现象和中国语文老师缺少才情缺少情怀应该是有关系的。技能性上语文当然没法和其他学科比,特别是中学以后,语文课识字写字功能很弱了,大家不上语文课照样会说汉语、会认汉字、会写作文。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位可有可无的中学语文老师呢?
夏昆老师没有让自己沦落为只会认汉字只会说汉语的语文老师,他自己足够丰富,所以能够传递给学生的足够多。作为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对我们母语语言、文学的由衷的热爱,有审美、有才华,有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当然最好,这样更能感染到学生,熏陶到学生。促使学生用母语更优美地表达、更深刻思考,去创造、去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当然,语文老师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个个都是斜杠人士多才多艺,但是能够和学生“同题异构”一起写出优美的文章、能够对文章有深入的审美,难道不是基本功吗?一定程度上语文老师的语言文学修养直接影响着国民人均素质,至少应该让学生一想到自己的语文老师就产生对母语的喜爱,就联想到母语的美好。夏昆老师说我对教育的一种确信:我相信每个班、每个孩子都有无数美好的关于生命的故事,而教师最根本的职责,其实就是成全孩子生命的美好,同时成全自己生命的美好。
课堂上的好老师
夏昆老师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大的方面说,有他为学生精心设计的额外课程。他为高一高二的学生,早上开设诗词鉴赏课,后来被学生拓展成了五花八门的分享展示课;晚上开设音乐欣赏课,后来也欣赏电影。夏昆老师完全可以像其他老师一样早上照本宣科上教材,晚上的晚自习留给学生写作业做试卷,但他却年复一年坚持给学生们上这些课,他的目标的高远的,不说是走在素质教育的最前沿这种官味话了,从学生看,这样的体验真是中国应试教育校园里的“艳遇”!这些课程对学生们审美上的影响是直接的,可以说奠定了同学们一生的对美的良好品味。同时,他讲讲台、舞台教给同学,让他们早早得到锻炼,独立设计、展示一堂课背后的付出让孩子们知识、心态等等方面上都得到了太多收获。比如其中一个学生逸飞,这个所谓的“差生”,高考也只进了专科学校,但是高中两年的讲台锻炼,使他有勇气、自信、实践经验去组织设计社团,成为学校风云人物,并在设计这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越做越好,后来击败一波博士应聘上了自己心仪的职位。后来,逸飞写给夏昆老师的感谢信也十分令人感动、触动。书中有信的全文,值得所有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读一读。不说人生逆袭走上巅峰什么的,最起码,在夏老师的课堂上,常人眼中的“差生”也获得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能力。
小的方面说,夏老师经常别出心裁“抛砖引玉”,故意出错,让学生们自己去把正确的和对的发掘出来。比如他讲诗歌时,故意给诗歌配上风格不搭的音乐,让学生一首一首排除,直到学生们选出最贴切的那首音乐。无形中学生领会到了诗歌的音乐美,并且体会深刻,也掌握了学诗的方法。从音乐入手上诗歌课,很新颖;始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课上得如此深刻却又能够如此生动有趣。真是不得不一遍遍赞叹这样的授课智慧。孔子早就说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实中还是有很多懒惰的老师不愿意在教学方法上费心思,而是直接廉价地灌输倾倒结果。学生体会不到探求新知过程中的乐趣,即便得到的是真理也不会珍惜,很快就丢掉了。引导学生到知识的田野中,放他们自己去采撷知识的种子,才能让学生从方法、认知上获益,才是授人以渔。
夏昆老师认为学习是服务整个人生的,比如学诗,他并不觉得知道很多生僻的典故、人所罕闻的知识是目的。甚至也没必要做过多阐释,当我们对人生了解更多、体悟更多的时候自然就理解了。那些早已熟悉的句子像摆在我们心里的道具,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那样的情境,道具就会复活会以更清晰的方式映入我们眼帘,如一个熟悉的故人,我们忽然对他有了新的感受,这种感受很美妙,这是一种自然而然地遇见。确实,深奥艰涩的知识、生僻的知识是永远都讲不完,也未必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而从最熟悉处讲出新意才是更难的,不仅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做背书,也需要丰富的内心情感做媒介。而这种老树开花、陈酿新喝的教学方法更能令学生在方法和情感上获益良多。语文老师绝不应该将学生物化成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帮助学生成为生活之美的感受者、鉴赏者、表达者、创造者。
夏昆老师平易随和,有一次他跟学生打赌输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尖尖角”竟然指的不是荷花而是荷叶。夏昆老师一点没有承认错误的障碍,这是很多师长做不到的。很多时候家长、老师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愿意对孩子说“我错了”,这既是对孩子眼下的伤害,也是对他们以后成长的不良隐患。再比如,夏昆老师反弹琵琶,将背不出书的同学列入“获奖名单”,一轮轮比赛淘汰掉能背出的同学,直到最后所有学生都会背了都被淘汰掉。这样既敦促了自律不足的学生,又爱惜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使枯燥的背书成为了有趣的事情,真是用心良苦。
生活中的好父亲
从小我就羡慕家长是老师的同学,看到夏昆老师对孩子的悉心教导,我差不多已经嫉妒了。夏昆老师在对子女的教育实践中有师者本色,也有朋友式的陪伴,唯独没有家长的专制。他坚持每晚给儿子天天讲诗词故事,也就是儿童版的古诗词翻译和诗人故事,不强迫,完全根据孩子兴趣和意愿,讲得很有趣,符合孩子审美,在孩子新润的心田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而且夏昆老师业务熟练,在给天天愉快地讲诗词故事的过程中都能够破解高考语文模拟题的知识点,我恶俗地想到小天天不用担心高考语文了。
好的教育者都是细心的观察者,正如夏昆老师对不爱读书的涛涛的引导。他不先入为主判定涛涛不爱读书,而是耐心观察、总结他的爱好,精心选择妥帖的读物,一步一步引导。终于,涛涛养成了喜爱阅读、自主阅读、有自己阅读主张的好习惯,并且爱上了写作。涛涛自信“我写的作文没有爸爸好,但是也比朱自清的好呀”。真是因材施教的生动例子。苏霍姆林斯基和陈鹤琴都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同样,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他爱读的书。夏昆老师还自己给孩子们上画画课、吉他课,真羡慕这些孩子有这么好的启蒙人!这得省了多少报辅导班的钱呀!
夏昆老师工作非常忙,但是他仍尽量多地抽时间陪伴孩子,看书、讲故事、画画。到小侄女颖儿上六年级的时候,夏昆老师的诗词学堂终于也关门了,夏昆老师不由得有些怀念那些给他们讲古诗的日子。是呀,孩子们不知不觉中长大了,大人就会怀念那些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时刻,庆幸没有因为加班、应酬…而错过与孩子的共处时光。其实生育、抚养孩子并不只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陪伴小家伙成长带来的欢乐也是大人的需求。如今自己也已为人母,当然没有夏老师工作重要没有夏老师工作忙,在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一点上要向夏老师学习,他书中的儿童书单我已经收藏了。
有一次有家长问夏昆老师: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夏昆老师问:你们家长平时在家读书吗?家长回答不读。夏昆老师说:要孩子喜欢读书,家长首先就要营造家庭读书的氛围,如果家长整天只是忙着看电视打麻将,很难让孩子喜欢读书。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家长能够带领孩子读书,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选择合适的书,创造亲子共读的氛围,这样孩子才能愿意读书,爱上读书,并且从读书中得到收获从这平淡的对话中,我感到夏昆老师是在用当老师的心情做父母,用做父母的心情教学生,其实教书育人和生儿育女何尝不是有诸多相通呢?
铁屋里的呐喊者
夏昆老师心里不光只有文学艺术的阳春白雪,比如从他对《促织》的解读就体现出家国大情怀和现实理性。读这本书的一开始我就隐隐担心夏老师这样有点叛逆、有个性的老师如何与应试周旋?果然,夏老师难逃困扰,心里是理想的乐园,身外是现实的困窘。他能够不从众,不逐利,追求真善美传播真善美,能够本着一个教育者的良心去做取舍,真是太难啦!“即使我得不到任何荣誉称号,也不被体制内的任何机构承认,那又有什么呢?如果有不愉快,降临在我身上毕竟比降临在学生身上要好一些,因为,我的肩膀要宽一些,我的脸皮也要厚一些。”读到这一段,真心敬佩他心灵的美和现实的勇气!真正的教育不需要解释,不解释的人生,内心足够完备足够强大自主。
夏昆老师的不解释,不是只退不进,不是不发声。他身在体制内,思考忧虑着学生的未来,不畏惧说出教育痼疾的真相,在铁屋里呐喊。有一次参加公开的教研活动,面对一些老师的语文无用论、语文工具论等错误言论,面对一些学校的双上线这样违反教育公平、区别对待学生的规定,夏昆老师能够勇于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位置,站起来说真实话、说真话。一个人体制内的人能够直接反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其他一群人,甚至是和无物之阵作斗争,这莫大的勇气让人不能不佩服!
对于夏昆老师来说,不被外界所理解尚可承受,最痛的应该是连学生也不都能够理解他。即便在夏昆老师如此苦心经营的班里,仍然有学生“中毒已深”。有一次,在夏昆老师的音乐鉴赏课上,一个同学在玩手机,当夏昆老师责备他上课玩手机时,这位同学竟然说“可是我不是在课上玩啊……”“刚才是你放音乐啊,不算上课吧?” 哎!回想我自己的高中,也是许多许多次把自认为“无用”的体育课给翘掉了。当夏老师说出“反对自己的常常是自己的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已经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要求”这句话时,他内心一定无比悲哀吧。
“救救孩子”的重任远没有完成。夏昆老师面对众多不理解,仍然选择对学生最有意义的做法,在他的一方课堂三尺讲台上践行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以一时分数为教学目标,而是要塑造学生受用终生的素质和品格。比如逸东同学,就是他的这份坚守结出的美好果子。逸东是所谓的“差等生”,大学也只读了一个专科,但却从夏昆老师高一高二给学生的鉴赏课上获得了方法、勇气、自信、品质。夏老师的诗词鉴赏课,把讲台、舞台交给学生,对于学生,这样的锻炼意义深远,收获巨大。中国学生最最缺少的就是这种公开表达自己的能力,仪态、台风方面的直接获益自不必说,对学生自信心、控场能力等的锻炼更是珍贵!从这具体的事情上锻炼了学生的心态,磨练了学生的心志,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完成诗词鉴赏的任务,还有以后面对周围人事、面对人生的姿态,自信,从容。许多大学生毕业后还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 做夏老师的学生何其幸运!
一切的原因只是你耐心还不够
夏昆老师不主张应试教育,但是他也不喜欢那些激进的悲观主义者,想到鲁迅先生反对专制,但是也不喜欢青年们用生命闹革命。夏昆老师觉得语文课是重要的,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先从自己的课堂开始,做真正的教育,培养真正的人。语文老师应该有美的心灵,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以快乐,自己首先得是快乐的,否则,传达给学生的完全是负能量,也是一种负面教育。
夏昆老师说一切的原因只是你耐心还不够。这世界,已破晓。我们只要都再耐心一点,阳光就洒向大地了。
读完这本书,有人已经热血沸腾开始向往老师这个职业了,向往老师的暑假、老师的社会地位、老师的物质待遇。扪心自问,没有这一切的话还向往老师这个职业吗?像夏坤老师鼓励张颖去追求梦想时一样,教师是你的梦想吗?为了这份梦想你能面对多大的困难?付出多少?牺牲多少?
读这本书时觉得时光飞逝,不多的读到结尾处有依依不舍之情的书(除了小说),不多的让人从头到尾始终饱有兴趣的书!
书摘
◆学习是为了什么?
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对自然对未知的好奇心,而学习则是培养和呵护这种好奇心的。探索未知、学习知识本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也是对我们生命的成全与提升。但是,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国家借着垄断生存资料的优势,将教育作为一种交换手段,变相强制全社会成员接受教育,客观上说,这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是有极大好处的,但是也使很多人因此而迷失了方向,包括教师、家长,更包括学生。但我还是相信,只有真正以求知为目的的学习,才是最纯粹的学习,也是最彻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
◆美好的语文,要珠,也要椟
每届到高三的时候,我总有时光如水的感慨。我一向认为,语文是美好的,教育也应该是美好的,这里其实包含了两个概念:美和好。我希望我的语文是美的,美在艺术,美在思辨,美在独立,美在分享,也美在师生的互相陪伴与共同成长;我也明白语文应该是好的,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教育之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要给学生一张大学的入场券。原则上说,我并不反对应试,而是反对为了应试而不顾一切地压榨学生甚至摧残学生,教学是需要考试的,但是考试仅仅是对学习成果的检测,不能代替整个教学,更不能代替教育。我甚至觉得一个有先进理念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应试高手,这样他才能在不影响学生成绩和前途的前提下做更好的教育。一个好的老师,在高中三年里用最后一年来集中精力做应试其实就足够了。
◆成长,就这么自自然然
开始是泰戈尔,然后是童子,之后是金子美玲、雷丁、拉格尔特维斯特、戴维斯、希梅内斯、聂鲁达、希尔弗斯坦……我的阅读面并不宽,对现代诗歌,尤其是现代外国诗歌了解并不多,在张文质、王木春、谢云等诗人朋友面前,我难免有些自卑。可是借着给天天读童诗的机会,我也接触了很多很美的诗歌,天天在听,我在读,而我们一起都在学习,也许,这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天天听得很认真,当听到“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的时候,他好像他乡遇故知一样惊喜地叫出声:“《短歌行》!”我摸着他的头,笑着说,是啊……不管天天对苏轼的观点是否理解是否赞成,我想,这些无数的临睡的瞬间,就是我最美丽的珍宝,即使多年以后,现在的这个小男孩已经长大,又有了一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每天晚上也要躺在床上,头枕在他手臂上等着听那些美丽的诗歌和故事,而我,还是会想起多年前那个睡在床上、头枕在我手臂上的小男孩,直到永远。
◆终章&序章
高考结束后,期盼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临了。假期的大块时间对我来说就是一笔财富,这意味着有充裕的时间看书、写作还有休息,所以放假我轻易是不会出去的。
我一直以为,教师就是摆渡人,将学生从此岸顺利地送到彼岸。学生已经到达目的地,那么我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 后记:回到常识,一意孤行
“我对教育的一种确信:我相信每个班、每个孩子都有无数美好的关于生命的故事,而教师最根本的职责,其实就是成全孩子生命的美好,同时成全自己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