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和接受,那就要想一下,如何在准确的定位下让自己逐渐走向“升值”。
机会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之前的很多次日更中,我都有提到过,我本专业学的是法律,但是现在做的是产品经理。其实在别人看来,我是属于标准的跨界选手,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只是换了一种专业的诠释方式。之所以会放在这个章节下进行阐述,其实想表达的就是关于pd的这个机会,是想不出来的,甚至是机缘巧合的尝试出来的。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与其每天都在思考想要做的事情,不如直接动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件事情先做起来,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无法预言的机会,唯有尝试是我们的选择,也唯有尝试,才能让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我们走的每一步是不是真的符合我们脑中的预期。
所以我们可以做的,是努力去给自己创造机会,而不要单纯的在自己的脑子里思考,假设一直在脑子里转,可能我还在自己不喜欢的律师行业或者法务行业里转悠,真正的作为一份工作在做。
不要给自己设限,是机缘就要善用
不知道给自己设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但是我知道一直往前走是没错的。在很多情况下,面对很对事情,看过之后总是会先从心理上下个定论:这个事情我可以做,那个事情我可以做好,另外一个事情我做不好。其实类似的这种心里设限对人的暗示作用是很大的。从心理上否定了自己,再去做事情的时候,就不是一种主动的状态,但凡遇到一点坎,就会全盘否定,满盘皆输。
遇到一个同事,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动手和动脑是强项,但是动嘴对他来说是很要命的。他经常会讲,他的孩子不喜欢他,更喜欢妈妈,而且孩子话很少,也不喜欢和他交流。其实不难理解。但是在我看来,他在动手和动脑的这方面,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一个后端工程师,因为前端资源不足,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前端,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是补位,或者说这是很强的学习能力,云云,都有道理。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给自己设限,而且很巧妙的用了前端资源短缺的机缘。这种机缘在当代社会可能很常见,但是不同的人面对这种机缘的处理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善用机缘的前提是不要给自己设限,一定心里上给自己的能力一个很精准的定位之后,可能突破就会很难了。
创业是人生选择的一种
现在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似乎不创业就是一种另类的表现,当然这并不是讲创业不好,其实我很喜欢创业,包括这次的工作调整,也想着要去创业,但是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想法、激情、能力、金钱,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就像作者说的,创业只是人生选择的一种。
周围有很多创业的人,看着他们挥汗如雨,热情四溢,其实很羡慕。因为在上家公司,自己经营的小团队其实就有点像创业工作,慢慢的做到自给自足,但是讲真话,每天都很累,那种所谓的“累并快乐着”只能实现阶段性的麻痹,时间久了,每个人都会疲惫。所以曾今一度很想加入创业公司,和一家创业公司谈了很久,最后和气收场,选择了互联网大厂,放弃了加入创业公司的机会。其实从心理上讲,很后悔,在我认为很美好的年纪,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也算是给人生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最后选择放弃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毕竟已经有孩子了,对阶段性的未来,还是要以稳为主;第二是因为可能对方在我身上的期待太多,面对别人的期待,有些时候会转化成内在的动力,但是有时候会变成一种压力,在那次选择上,就不巧的变成了压力,所以选择放弃,所以选择了安稳。
面对最终的选择,后悔过一阵子,但是后来想想,如果是志同道合,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的,现阶段的选择是为了之后更好的在一起,所以这么想想的话,对差点加入创业大军的自己,默默的点赞。
生活在别处,我的未选之路
经常会有人给我介绍男朋友,或者直接给我打上单身的标签。我一直不明白是为什么,后来在和朋友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才知道原来我没有那种“妈妈”的感觉,依旧是很洒脱的状态。
妈妈是我生活中的角色,我在孩子面前要努力的做好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妻子是我生活中的角色,同样我也要做好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虽然现在看起来是很不称职的。但是这些都是属于生活中的角色。
pd是我工作中的角色,在公司,我要努力做好一个pd应该做的事情。
对我而言,生活不光在别处,而是有很多处。不让生活串场,是我应该努力做的。所以看过之后,我思考了很久,我的未选之路是什么?于是买了一把尤克里里。于是在孩子面前放下了手机,放下了电脑,多给了她一些拥抱,多和她进行了一些交谈。当然,谈不上亏欠,毕竟我也应该有我自己的生活,但是把她作为一个朋友,一个在你开心或不开心,成功或失败的时候都可以畅谈的朋友,其实是我的终极目标。感谢她来到我的生命中,让我又明白了很多道理,经历了很多不一样,让我看到了更多的未选之路,知道了更多别处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