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你还是得去做,趁还有那个心情,趁还有那一点点希翼。不急于心,始于足下,认真的做自己。
(引用喜欢的一句话:今天你流的泪,就是昨天你脑子进的水。) (其实,说的挺有道理,不过还是那句老话,把泪变成汗流出来,会更好。)不将就,不凑合。记得应该一直应该奔赴在路上。
日月轮回,岁月已被理念浸染,留下了轻轻浅浅的痕迹,幸福就在那些平淡的时光里。
以一种简单的心境享受生命中的阳光与温暖,以一杯水的单纯面对一辈子的复杂,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用微笑摇曳出彼岸的花,让文字像花一样开放,让那些平淡的时光在指尖绽放光彩,镌刻出生命的最美。
转眼间,心心念念的2020年已经到了末声,几个月之前不论怎么看,心里还是慌的,钱包还是干瘪着,卡倒是多了一两张,可里面的数字,还是让人有些揪心。
似乎,和上一年并没有什么区别。可细细想来,又怎么会没有区别呢?又或者,仿佛皮肤没有去年好了,素颜朝天的自信,慢慢的好像变得越来越少了;
许是长大了的缘故,在遇到事情时的心绪也稳了许多;也开始不再去幻想着改变什么了,因为慢慢发现,改变自己都很难很难,而事实上,大多时候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
更何况相信经历了疫情的我们,肯定在某些方面在以前的基础上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看法,毕竟,事关生死,才明白健康地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戴着口罩上班的日子,并不让人向往,我还是喜欢大口呼吸空气的感觉。
其实日子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有时候,也会信心满满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喊:“加油”;有时,却只想把头埋进被子里,逃避一切。
有些时光,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度过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空闲时间,总会习惯性地刷刷朋友圈。
刚开始,看着那些或是励志的话语,或是大众的心灵鸡汤,还会有感觉,久而久之,才发现,这世上又有多少的感同身受,我们学会更多的,应是冷暖自知。
信息时代的优点就是,打开手机,你就能知道很多事情;当然,这个时代的缺点也那么明显,因为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你所接收到的信息的真伪。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文章“从微信头像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到底在想什么”……我知道,这样没什么“意思”的文章背后,也可能有其他的故事,类似于养家糊口之类的,毕竟,每个人学着生活,都不容易,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可能一个头像永久了,也就习惯了,懒得去换。也有可能是遇到了一个什么事,突然想起来了,顺手换了一个。亦或者,纯属无聊,一天换了好几个。这件事,本就没什么定论和规律,又何必拿来说事。
再说发朋友圈这件事,有分享,有炫耀,有宣泄,有无聊,这也是个没有定论的事情。
突然有一天,有一颗特别想发个圈的冲动,开心的事情,也就无所谓了,反正也就是那么回事。可不开心的时候,就连几个字,可能得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去琢磨该怎么组织,如何表达是一个问题,如何配图又是一个问题,谁能看,谁不能看,希望谁看,不希望谁看,家人看到了会有什么后果,会不会又联想很多。领导同事知道了又会怎么说,思前想后,往往是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的,最后,只能悻悻作罢。真心想说,发个圈,我真的好难啊!
也许有人会说,做自己就好了,可是,现实真是如此吗?明明你被气的只想爆粗口,想骂人,到头来,却极有可能成了一碗安慰自己,鼓励他人的鸡汤。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过得去就行,也没必要去非议他人的选择。刷朋友圈,这是和手机度过的别人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有喜有悲,有忧有乐。
我大多时候都只是看着,也会和大多数旁观者一样冷漠,偶尔看到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也会去关心,去问候,这便成了另一种社交。
还有另一种时光,即使一个人,却同样不属于自己。最近几年,毫不夸张的说,当你打开手机,无论某Q、某信、某博、某宝,还是浏览器,好像我们手机上存在的每个APP,都被各种短视频充斥着,满屏都是俊男靓女,再看看周围,看看身边,怀疑自己是不是和人家在一个时代,怎么“美感”差那么多?刷着刷着,时光没了。
有的人利用这些时光赚的笑颜如花,有的人输的后悔莫及,有的人收获了爱情,有的人却失去了幸福。这是个信息爆炸的多元时代,我们被各种诱惑,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已经变的越来越少。
那属于自己的时光,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安静的看一本书;
享受的品一盏茶;
虔诚的听一个故事;
或者认真写一个策划,完成一个报告,实施一次旅游计划,考一个证书,亦或者找一个相爱的人,组成一个幸福的家。
属于自己的时光,哪怕逝去,也应该是无悔的。
因为它在的时候,已经体现了它存在的价值,甚至在它逝去之后,它的价值还在我们的生活中闪闪发光。
在我们生活中,也许,我们需要与时光独处,去感受它,去拥有它,而不是任由它将我们抛弃,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