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比较有想法的文章,是关于两个妈妈与两个宝宝的大概描述。
一个有控年轻女妈妈C的妹妹A与她的小姑子B,A与B俩差不多同样的时间生了宝宝,而在这C期间发现A带孩子的方式与B带孩子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A的方式是宝宝在表达诉求时忽视,不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一直等到宝宝哭的很凶的时候才过来回应孩子。
而B则与A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孩子,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及时关注孩子的各种动态与需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给予及时回应。B妈妈用积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就与B妈妈的互动达到了心灵感应的状态。
大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会对孩子有一些影响:让孩子知道他的吃喝拉撒都是有意义的,他正是凭着这些日常生活的庸俗事情与妈妈建立起了安全依恋关系,扩大到孩子长大以后对世间的俗事的生活不会抵触,会积极的面对生活。
而B对自己孩子很忽略,只有在孩子情绪很严重的时候才会回应孩子,作者认为,这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孩子会觉得他的吃喝拉撒睡玩等日常需求,都是没有意义的,该被摈弃的。因此,孩子可能会形成矛盾型依恋或回避型依恋,容易远离世俗生活,去追求精神上的纯净。
学会了依恋的人,他会拥抱真实世界;而一直停留在自恋中的人,容易呆在自己的世界中,并认为自己的世界才是精神的归宿。
如果自己真实的妈妈不够好,孩子就会倾向于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妈妈表达依恋,而去外部世界寻找“好妈妈”。特别重要的是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以及当你基本断定一份关系OK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关系的稳定,逐渐在这个关系中实现依恋的完成。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自己与孩子爸闹矛盾自己心态很不好,于是就把内心的不满还有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并且对孩子有抵触的心理,那段阴暗的时间里,孩子对我的态度也是不好,反而是他奶奶有时候过来了他觉得很高兴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兴高采烈的要抱,高兴的投入到奶奶的怀抱中。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带孩子的时候自己的态度,从而思考自己哪些方式是积极的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另外也让我学到了及时回应孩子,满足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不以妈妈的主观情绪来对待孩子的需求。从小让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