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在吃早餐的时候,听听樊登读书会。樊登说,每天做三件自己觉得很难的事情,就能够培养坚毅的精神。坚毅,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近29年的成长让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获了不少的经验。当然,也栽了不少的跟头,栽的这些跟头,或多或少都与不够坚毅有关系。
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三个让我觉得有难度的目标:减脂、读书、写作输出。
减脂,才刚刚开始两天。六点半起床,计划跑步半小时。第一天是个大阴天,两公里时时间过去一半,下起了瓢泼大雨,淋了个透湿。第二天腿和肚子开始酸疼,可见我是多么缺乏锻炼,不过我还是咬牙坚持跑了三公里。
5月、6月计划读书27本,主要涉及的类别和数量如下:专业类书籍10本,写作类书籍4本,爱读的杂书13本。截止6月18日已读完16本,其中包括5本专业类书籍、1本写作类书籍、10本爱读的书。
PS:我是一个从不立flag的人,甚至对立flag这件事情有那么一点点瞧不起,毕竟大多数的flag都倒了,有的甚至从来没有立起来过。而今我,给自己树立了这三面大旗。为何我要这么做?因为,生活给了我一些无情的巴掌,将我从睡梦中打醒。
我是一名教师,29岁,工作五年,已婚五年,未育。本该走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却突然不得不离职,面临再次重新找工作挑战。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由于自己不够坚毅不够努力,虽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历,但并没有攒下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何况还面临着生育的坎儿。客观来说,如果我是人事部门,我也愿意选择那些可塑造的新出炉大学生。对我自己而言,新的工作,需要我把生孩子的事情无限期的推后,我的老公倒是乐意得很,但我的妈妈多半又要为此事炸毛。
陷入困境的我,受到了书籍的拯救。
第一,爱读的这类书单,帮助我做出选择。
毕业季,工作并不好找,我也不想像从前一样,又成为一名代课老师。于是我决定,把工作的事情往后放一放,居家、生娃。可这个决定并没有让我的日子好过一点,与之相反,不工作会让我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无奈的离职这件事情让我心力交瘁。对外,我仍在积极乐观地生活;对内,我早已崩溃,在我老公面前哭了好几场,感叹人生艰难。于是我迷上了书单里那些悲惨的小说,比如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比如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悲惨而又动人。这些小说我不用费劲就很快看完了,因为沉浸在那个世界里,又痛又爽。他们的苦难,让我觉得我遇到的这些破事儿根本不值一提。但苦难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我的困境才是实在的。有的时候,看起来面临很多选择,但是真正可以选的或许只有一个,也可能一个也没有。每一个选择都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比如说,住哪里、在哪里工作、遇见什么人,换了另外一个选择,一切就都面目全非,看懂了《蝴蝶效应》的人,会特别理解我的这种感受。
在沉溺于悲惨的小说接近一个月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因为生孩子就放弃我自己的人生,我应该有我的价值。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不能明知道会被淘汰还泰然不动。
第二,阅读和写作类书单,为我打开学习致用的大门。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掌握了几千上万的汉字,就真的会阅读了吗?几十年养成的阅读习惯能改变吗?以前读书时,不论好看与否,不论有用与否,只要拿在手里,我都会一字不落地看完。
怎样才能改掉阅读的习惯呢?答案是:先从洗脑开始。
我要说的是,洗脑比行动更重要!比如我初次接触《断舍离》,就有种被洗脑的感觉。我陆陆续续地阅读了《极简力》、《清单人生》、《怦然心动的整理法则》等几本关于极简主义的书之后,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出生的家庭是何等的杂乱。在我的家里,我们习惯了铺开,习惯了囤积,习惯了“琳琅满目”的桌面和“堆积如山”的衣柜,习惯了在坐上沙发之前先把上面的物品掀到另一边,习惯了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和躺下身体的床,一切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在看了这些极简主义的书之后,仿佛近视多年的我第一次带上眼镜,看清了真相。
其实极简真的不是扔扔扔,它断掉的是冗余的欲望,让人不再看到稍微心动一点的物品就必须把它往家里搬,搬回家之后再容忍它在角落集满灰尘;它断掉的是廉价的数量,那些不那么令人舒适的物品不再侵入我家占领我的空间。
到目前为止,我家常用的地方已经处于一种一目了然的状态,我所拥有的物品数量,在逐渐地减少;我所拥有的自由,反倒越来越多,再也没有比丢掉一包几年都不用的东西让我感觉更爽的事情了。如果非要说有,那肯定是丢掉两包。
因此,想要改变阅读习惯,也要先洗脑。特别感谢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它以重述知识作为阅读的开端,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连接,最终拆为己用。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致用类书籍的大门,让我意识到,一个人阅读、思考、表达、解决问题以及其它所有的技能,都可以被训练,任何人都可以完成任何事。我相信有很大一部人人和我一样,爱读书,享受有书相伴的日子,却仅限于自己感兴趣的书。看书的时候觉得很爽,看完之后却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久而久之便忘记了。这种不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其实只能是一种消遣。然而,在众多个人增值的举措中,阅读是一种成本最低的方式了,假如运用得当,阅读可以是一种最高效的个人增值方式。
第三,专业类书籍,提升个人专业技能。
如前面所说,我是一名教书五年的平凡老师,有些许经验,无耀眼成就,更贴着久婚未育的标签。我面对的是一帮潜力无穷的优秀大学生,我能拿什么和他们竞争?很庆幸,在学期末遇到了有合适的学校在招聘,加了招聘的QQ群后却发现,短短几天每个学校的群成员数量都达到了两千多人,火爆程度让应聘的人都倍感压力,连校方的邮箱也倍感压力,常常处于数量上限无法投递的状态。简历就要筛掉95%,只留下一百出头的幸运儿。我找了许多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类的书籍来给自己充电,买了一些便签纸,用到了《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的便签法,在看到重要内容时用自己的话把那些晦涩的理论重述出来,想想我遇到过的类似的情况,以后我会怎么应用,这些都被我记在了颜色不用的便签纸上,并贴上了索引便签。其实很多书是早早就买到手咯,只是我从前看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阅读。在教了几年书之后,把这些书和我已有的经验建立起了联系,加上拆书技巧,才有能力将它们拆为己用。我还买了一个定时器,设置四十分钟的倒计时,全身心地投入,绝不分心,因为倒计时结束时会为我带来彻底的放松。
终于,我等来了我的面试通知。无比庆幸,会阅读还给我带来了额外的帮助——会表达。从前的我,准备一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往往上台时紧张就会使我忘掉大半。会阅读之后,我从《金字塔原理》中还学会了表达的技巧,那就是心中有金字塔的框架。有了框架,我的表达可以是一分钟,也可以变为三分钟或者五分钟。无比庆幸,面试官问的问题,我几乎都有所准备,因为我把我的经验和书中的理念整合过了,所以几乎都能够给出一个不错的答复。
最后,我成为了余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