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得到》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思维08 怎样接住关系中的“坏”
理论NOTE
重要的概念:
投射性认同:没有理解到对方的合理性,而是诱导对方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待自己。
投射性认同,被精神分析中被认为是一种很低功能的自我防御机制。效用不高
投射性认同的2条逻辑线:
1.明逻辑:
恋人或朋友角色:我希望你用我认为好的方式对我。
父母角色:我希望你用好的方式去XXX。
2.暗逻辑:
恋人或朋友角色:我知道你肯定不会用我希望的好的方式对我,你肯定会用坏的方式对我,你看,如果你真的受不了了,用了坏的方式对我,所以,你就是不喜欢我的,我注定得不到你的喜欢。
父母角色:我知道你肯定不会做我认为正确的方式,你看,你就是这样的,一点不听话,(给于小孩一个极端评价)你就是怎么怎么样。
这个暗逻辑提炼出来的关键:将“坏”投射给对方,当对方认同这份“坏”,就验证了自己的预判。然而实际上,这份“坏”原本就是自己诱导的结果。
工具NOTE
那么如何判断我们正处在一段一个投射性认同游戏中呢?
就是你在和另一个人打交道的时候,有没有被严重限制的感觉。
当我收到投射性认同游戏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处理(去毒):
功能句是:我不能XXX,我有我的道理,可你的要求(情绪)也有合理之处啊,你就好好表达吧
我不能XXX,有我的道理,但是我也理解你这么做的合理性。
反之亦然:
当我听到我爱的人,用上述功能句反馈我,我需要回查我的逻辑,然后缓和自己那种情绪,用体验和情绪进行沟通,然后与对方在体验和情绪上达到共情后,其实最后的结论有时候不重要,如果不急,就把争执搁置起来,从时间或者空间中去寻求“双赢”。
体会NOTE
我自己的体验案例:
由于我下班的晩,每次都是妈妈(亲妈)替我去幼儿园接孩子,我再把孩子从妈妈家接回家里。每天我才带到孩子走到玄关的时候,妈妈的声音一定会响起”XX,你应该让金金(小孩乳名)和我好好道别。”甚至有几次,我道别的话都到嘴边了,妈妈的声音还是早到一步。每每这样,我心里老有种紧紧的感觉,连带着道别也会流露出一种不耐的情绪。仿佛被追着做事情,虽然仅仅是道别这样的小事,却让我有种负担感。我甚至为这种负担感,感觉到内疚,好像,我自己是多么不孝顺的孩子。
而当我听到了投射性认同的暗逻辑时候,我恍然:每次妈妈的提醒,明逻辑是我希望你用好的方式去和我道别,而暗逻辑是我知道你肯定不会让金金好好的和我道别,这样一个坏的投射给我,她预设了我带着金金会不告而别或者敷衍了事情景,以此推导出我们不尊重她的假设,一旦我表现出了不耐来,就验证了不尊重她的假设成立。最后她甚至会就得出了果然自己是个坏人,别人都不喜欢的终极结论。
当我从投射性认同游戏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仿佛打开了一扇与妈妈新的沟通模式的窗户,也把自己从这种蔓延在周围的压抑感觉里得到一丝解脱松动。我尝试着,在晚饭的时候先和妈妈聊起了这个话题和我的感受。没想到触动了妈妈,那在我心中坚韧而倔强的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马进入“战斗状态”想争个正确和错误,而是安静的听我分享了更多带给我更大束缚感的其他种种,而当我说出:我全然接受你的生命的所有的好和坏,也希望你全然接受我生命的所有的好和坏的时候,我分明从妈妈的眼中看到了泪光,而我也突然觉得和自己一部分和解了一样,那滋味就像在泡温泉,虽然只有短短几秒,但是滋味妙不可言。
之后的很多天,与母亲的相处总感觉暖暖气流在涌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死能量转化成生能量,对生命的滋养吧。
结语:
有些时候,了解一些新的东西,是为了换个角度去倾听那些从心底真实发出的渴望。而这些渴望被听到,被看到,就是一种极大幸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