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内秦淮河的街边,发现了一家还不错的吃食。主卖抄手,也有蹄花汤,厚厚的乳白色的蹄花汤搭配抄手最好吃啦。可惜,去了两次,一次都没有吃上蹄花汤。前台帅气的收银小哥哥仿佛是个AI,两次都是一样的回复:抱歉,小姐,刚刚卖完。
两次都是刚刚卖完,我难道就是那个蹄花汤绝手么,让我情何以堪。不过,也反映出了这家的蹄花汤还真是特别好吃。下次一定要吃上,也一定能吃上的。第三次总能吃上吧,不行就第四次、第五次呢,反正我拿出了我跑拉松的韧劲,是不会吃不上的。
除非这家店经营不善关门大吉,或者老板跑步。但是据悉这是家老店,店里生意还不错,宁城疫情控制得也不错。接下来,这一年我是一定可以吃上蹄花汤的。
最招牌和主打的是一款鸡汤抄手,排第一位。我迫不及待地点单,去两次都是点的鸡汤抄手。虽然鸡汤并不浓郁,抄手也并非那一年我在锦里和中汉一起吃的正宗的成都小吃红油抄手那么正宗。但是这里的抄手皮薄筋道馅饱满,咬起来脆脆的,貌似有马蹄合着鲜肉香菇,特别鲜香也特别清脆,汤汁也清甜,一大碗刚刚好抚慰冬天加班过后的胃。
这家卖抄手的店的左手边是一家卖饺子的,右手边是一家卖馄饨的。之前每次路过的,就颇为疑惑,这三者难道不是一样的东西么?回家的2公里的路上简直是汇聚了大秦淮所有的吃食。我都吃了快7个月,还没有吃遍马路两边的每一家的店。当然,其他的路上的吃食及食堂、自己DIY那才是大部分食的来源。
记在有道云笔记上的宁城必干的十件事情,如今七七八八都快完成了。虽然每一件看起来都不是什么正经的事,用Q的话来说就是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没事干的也无用的事呀。可就是这些无用的事,撑起了我整个在宁城的孤单寂寞冷的漫长业余的时光。
本来以为十件事情结束了我也就到了该回去的时刻了,所以完成七七八八后最后的几件的完成时间及节奏我特别珍惜。这正如秦淮区家与办公室两点之间的路的两边的所有吃食,是不是吃完了也就意味着我要离开宁城了。
这么一想,看来,我在宁城的日子还长着呢。其实,继不继续,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我自己的。所谓的放荡不羁爱自由,很多时候不仅只是调侃,更多的是如何直面自己的内心。
左手的饺子店和右边的馄饨店我也没吃过。从来没吃过,作为一个不论是身形还是声音抑或是做派都算很标准的南方姑娘,我其实是对米饭及米粉之类的主食相较于饺子馄饨之类的吃食还是觉得前者与我的气质更为搭配。
我还特别八卦地去搜索了一下度娘,度娘很准确得告诉了我什么叫做馄饨、云吞、抄手与饺子,并且告诉了我其中的区别。度娘说,馄饨,两广与天津称为云吞,巴蜀称为抄手,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新疆称曲曲,皖南称包袱,福建、台湾称扁食,是华夏传统食品。
还说馄饨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原来,同样的东西,因着地域不同,名称及叫法,有这么多的讲究,所以除了地域不同,名称不同,相应的就连制作工艺等也有细微差别。于是,这造成了咱们中华民族这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突然就想起了那年冬至夜,在Vivi家,一大群来自东南西北的人聚集在霸都,包起了馄饨、云吞、抄手和饺子,度过了估计很多年都会难忘的冬至夜。那晚,包了各色馅的、各色皮的、各色形状,做成了各色吃法的各色名字的也叫馄饨、云吞亦叫抄手、饺子等的面食,后来,塞满了Vivi家的冰箱。
只是,当年那些包馄饨、云吞、抄手和饺子的那群人,如今,早已散落在天涯!
也想起了学生时代寄宿学校每次回家的时候,妈妈必包清汤,爸爸称其为包面,长大后我一直喊它们饺子。每年春节大年三十的晚上,必吃的饺子,这一吃就吃了28年。我们的年夜饭一般都是大年二十八的早上吃的。
自出嫁后,大年三十的晚上再也吃不到妈妈亲手包的包面了,而我也还没学会自己去独自包这种东东。又快过年了,好久好久没回去看妈妈了。
这一刻,在龙蟠汇二楼大众书局纸品咖啡的临窗座位上,一边继续着手上待完成的工作,一边抽空完成了今天的日更,突然就莫名特别想念起家来,想念起妈妈来,想念起妈妈那些年给我包的那些包面/清汤/饺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