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似·「拾遗」主题写作】征文活动
五仁月饼——月饼界的处女座。
如果说有什么当代中国公认的黑暗料理,五仁月饼当仁不让。2012年随着一声“五仁月饼滚出月饼界”的号角响起,五仁月饼被放逐出了正常人类可食用清单,甚至有坊间戏言:“爱我,就吃两个五仁月饼证明给我看!”
五仁月饼当真如此十恶不赦吗?笔者认为不尽然。
首先,五仁月饼的难吃并非自古有之。
据记载,月饼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广为流传的胡饼,其包含芝麻仁和核桃仁,后经宋代加入瓜子仁,明代又加入了花生仁、杏仁和橄榄仁,于是最迟到清代便有了“五仁”一说。红楼梦中只有贾母才能享用的“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即是宫廷制造的“高端”五仁月饼。
然而,五仁月饼的制造工艺在近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降低成本,用作青红丝的青梅玫瑰被陈皮萝卜染色替代,柑橘蜜饯换成了常被误认为是肥肉的冬瓜,价格昂贵的原料如橄榄仁更是直接被去掉。至此,名不副实的五仁月饼逐渐成为人们口中唯恐避之不及的口味。
其次,五仁月饼面临的是传统食物的普遍困境。
虽然不及五仁月饼那般被口诛笔伐,但端午节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等等的传统节日食物,都没有逃过被当代年轻人弃之如敝履的命运。
一方面,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急剧上升,已经几乎不存在特殊节日才可以吃到甜食肉类的情况,大部分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偏好,在日常中选择来自世界各地的菜肴糕点。于是,月饼等传统食物便很难成为万花丛中过的年轻人的心头好。
另一方面,这些食物一直都是以和传统节日捆绑的姿态出现在众人视野里。正如谁都知道中秋节的礼单中必须有月饼的一席之地,这些传统节日食物被赋予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本身的美食意义,无怪乎难以逃脱“吃的不买,买的不吃”的命运。
最后,与时俱进的五仁月饼正在被正名。
不可否认,上述提到的为量产化而节约成本的做法是早年间的“与时俱进”,但五仁月饼不应囿于过去而停滞不前。当今社会更加崇尚的健康饮食和高端食材,完全可以适配于五仁月饼,让其大放光彩不输于任何同等食物。
近几年的社交平台上,已经陆陆续续涌现了许多为五仁月饼正名的声音。无论是美食博主反复试验、为家人烹饪的,还是老牌月饼厂商精选食材、精良制作的,色香味俱全的新五仁月饼已然俘获了诸多当代人的芳心。
综上,传统食物的复兴并非天方夜谭。
大众需要做的便是摒弃偏见,了解这些传统食物的前世今生,取其文化传承中的精华部分。媒体和厂商也不能依仗习俗的加持就妄图强迫型消费,在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始终牢记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
希望明年的中秋,在对五仁月饼的讨伐持续了十年之后,它可以连同其他被放逐的食物一起,回归大众视野并收获越来越多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