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合群只是热闹的附庸,没有自我。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做一个合群的人。和小朋友要和谐,和同学们要友爱,对同事们要得体。
以前,公司团建,哪怕是身体不舒服,我也撑着去参加,生怕落下个不合群的标签。
那时候的我,每天都努力地去合群。尽可能显得“八面玲珑”,我不知道的娱乐动态就努力恶补,我没有看的热门剧就马上去看。我不了解的品牌就赶紧去百度,女同事聚在一起聊八卦时我也会插上几句凑个热闹刷下存在感。
其实我根本不喜欢那些无聊的八卦,对于不喜欢的人也依旧说不出违心的鬼话。
表面收获了不少“交情”,内心依然是无孔不入的孤独。
这样的合群,只是在消耗我的生命。
想通了之后,我把原先用于“合群”的时间通通投入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看书、跑步、学习增值等。发现空余时间的价值感更高了。
你问我是不是不喜欢合群?不,我只是不喜欢勉强罢了。
那些在任何场合都能如鱼得水的合群之人我自然是表示羡慕和佩服的,但我更佩服那些顶着不合群的帽子潇洒过活的独行侠。那份自由人生,很酷。
一个人收拾好行装去各地登山,留下自己征服的印记,
一个人看一场文艺电影,被男女主角的恋情虐得涕泪直流,酣畅淋漓。
一个人吃一碗麻辣烫,不用顾及优雅的吃相。
不用为了迁就谁而牺牲自己的爱好,也不要为了寻找话题搜肠刮肚。
中国人一向讲究中庸,集体主义至上,随波逐流,疲于奔命地“被合群”——
大家说公务员是铁饭碗就一窝蜂去考公,几十个人争抢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的位置,即使钱很少专业无施展;
大家说不要当剩女,就纷纷跑去相亲市场,明码标价,当作买菜一样挑挑拣拣……透露着各种不自在和曲意逢迎。
要论自在独立,我永远站我的童年女神王菲,一个贴满了“特行独立”标签的一代天后,一把好声音,一张扑克脸,出了名的寡言又棱角突出的女神。
她的人生,从不在乎外界的纷扰,我自安守内心,将自己的小世界修炼得日益精致剔透。爱来时轰轰烈烈,哪管娱记八卦,爱走了,平和分手依然是朋友。
“只有当你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自省中,才得以以真正的自我开始生活。
最后,引用余华写的一段话——与其浪费时间凑热闹,倒不如独自一人,省下因为盲目合群带来的磨合与劳累,还能享受独处带来的冷静思考,并利用因独处而多出的空余时间来自我增值。
孤独从来不会毁了一个人,更多的人因孤独而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