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我注册了简书,开始古诗词创作。
2017年6月,我加入了海棠社,一个古诗词创作和交流群。
当时我正在简村儿四处溜达,发现喜欢的文章,就留下一鳞半爪的痕迹。
有一天,我溜达到了长安旧人的门口,进去看了看文章,发现诗词很有可读性,便也想学,恰巧他的简介上写:欢迎诗友加入海棠社,加微信号XXX,通过“静坐的行者”或“喵喵”拉你入群。于是我便加入了简村最大的古诗词创作交流群。
海棠社日常的管理比较严格,初期有每日社课,即短线作业,每周有一次长线作业,鼓励全员参加,诗友交作业给收稿老师,通过审稿老师的审核后,次日傍晚群里会匿名公布作品,社员盲选投票,得票数最高者为诗魁,其次为副魁。最后公布作者姓名,由评委老师对作品逐一点评。写作业、和审稿老师交流、欣赏社课作品、投票、点评和被点评这一系列过程中,能学很多诗词创作技能,诗友的欣赏水平也跟着突飞猛进。只是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很高,两百多名社员中参与写作业的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所以收稿、审稿、计票和评委老师工作量巨大,而且他们是义务服务,这需要极大的奉献精神。审稿评委老师(诗词领域专家)有阵子定期在群里开课,他们甚至自己开发课件并讲授诗词知识比如格律、拗救等,利用业余时间给大家分享,很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和生活,业余时间才做诗词。所以他们在群里饱受尊敬。后来海棠作业由每日一社改为每周三社,作品点评环节也改为点评诗魁和副魁作品,其他诗友如需点评就单独申请。即使这样海棠社管理层的工作量还是较大。群里的诗友们很活跃,学习切磋气氛很浓。
话说去年夏天投票时,我几乎每投必中一位叫“瑾檀”的诗友,可能因为她的诗词风格比较对我路子,盲选也能每天选中她,真是缘分呐。我和她就这样结识了,我们尬聊起来。越聊我越喜欢她,蕙质兰心、冰雪聪明、热情耿直、豪爽飘逸,这些词都放在一个十八岁小姑娘身上,合适吗?可她就是这样矛盾而统一的结合体。她师父是海棠社执行社长“静坐的行者”,静坐的行者的诗词很有大家风范,尤擅景物诗、山水田园诗,有“简书王维”之雅称,他学识卓然又乐为人师,写诗之余又收了弟子,传道授业解惑,行者老师最喜欢的一首诗是王维的《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想拜静坐的行者为师的人很多,然而他的首席大弟子确是瑾檀,行者老师开山立派,起名为“青溪派”。那时我和瑾檀刚结识不久,我虽自十多岁开始写字,但以现代诗、散文为主,对古体诗和近体诗固然也写,可惜不太了解章法。初来简书我只放上了自己的几首词牌,哈哈,我超喜欢写词牌。但很少写律诗。瑾檀之前也写了大量词牌,同样律诗作品不多(可她写作量惊人,读高三时便已在简书写了好几万字)。行者老师是古体诗、近体诗、词牌等都写,尤擅律绝;瑾檀便让我跟她一起向行者老师学习格律诗,她担心行者老师太忙没空教我,提出收我为徒,平时我和她一起向行者老师学习,行者老师没空时我可以请教瑾檀。我欣然应允。所以,青溪派成立初期只有行者老师、瑾檀和我三人,“青溪派”是我们仨的群。行者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给我们讲课,布置作业。每周完成至少2次律绝作业,我们师徒三人以同一主题互相步韵。行者老师会给我们讲解、点评。其他时间我们仨就天南海北聊大天儿。如到约定时间我赶不及交作业,瑾檀便会给我发来一串“大菜刀”表情,督促我交作业。瑾檀常夸我天资好,但由于俗务缠身,写得不勤。在她的激励下,我扬鞭奋蹄,7月我一共写了13首诗,8月写了9首。这对于在一线城市的上班族,一个HR经理人来说,是不小的写作量。因为工作节奏很快,我平时生活基本围绕着工作这个中心,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吃饭、整理内务和休息,充电学习,有时连健身的时间都抽不出。2017年3月—6月这4个月,我每月只能写2首诗。自7月起在瑾檀的“威逼”下,我的作业量明显上升。看来我还是有潜力的。不过完成诗词作业基本得靠熬夜,为了少掉点儿头发,现在我又写得少了(笑)。
这几个月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之余,我们仨还兼顾诗和远方,好不快哉。由于行者老师声名日隆,很多人慕名而来拜师,行者担心时间精力不够,不想收太多徒弟。然而他诗名在外,乐于分享,善为人师,诗友们向他请教,他详尽解答,别人已把他当做师父了。瑾檀因为当初拜师时,行者老师有过只收她一个徒弟的承诺,所以时间一久,行者老师又在其他的群教学,瑾檀难免不乐。她向行者老师讨说法,我左右劝和。9月有一天我醒来发现,青溪派的群只剩我一人了。大惊,问行者和瑾檀,他们说群已被解散了。自此我们在山上练功的日子告一段落。
虽然群解散了,但回顾起来,在青溪的2个月,我的格律诗从此入门。有句诗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觉得行者和瑾檀都是我的师父。我从行者这里知道了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首联破题,颔联承接,颈联转折,尾联呼应并升华,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所以要先立意,其次选材,再次裁剪和布局,也就是谋篇,最后才是推敲语言。因我自少年时代开始写诗,大学的专业也是语言,所以语言功底问题不太大。近体诗写作除了天赋、情感、语言组织,还要掌握一些套路和方法。有次我写了一首叫《夏日》的七绝,请行者老师点评:“午后庭前闲信步,梧桐果落树荫浓。榴花月季群争艳,一朵青莲入水中。”他回复:“这首七绝使用白描手法写景很好,但是结构安排不太妥当,二、三、四句全部写景,没有抒发感情的句子,所以这首诗是瘦骨嶙峋。七绝的四句也要按起承转合的步骤来。”我恍然大悟,改成:“午后庭前闲信步,梧桐子落睡莲红。春风老去何须恨,最是一年好景中。”行者老师回复改完好多了。这是去年7月初我刚拜师时写的诗。那段时期,他建议我和瑾檀先不写词牌,只写格律诗,并给我们打了个比方:初写格律诗像在腿上绑着沙袋跑步,练好格律诗后再写词牌,就像卸了腿上的沙袋跑步,会感觉很轻松。一试果然如此。
行者老师聪明得惊人,他是程序员出身,做到上市公司合伙人。他不玩儿别的,只玩儿古诗词,能把古诗词这业余爱好玩儿成大家风范,聪明、专注和努力缺一不可。瑾檀也是一等一的聪明人,她虚岁19岁,在写字方面就已经有此成绩,在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散文、小说中穿梭自如,文章产量惊人、灵气逼人,同样聪明、专注和努力缺一不可。再看看我的自留地里那一点儿产量,一年写了不到一百篇,确实未尽力,也是我“工作狂”的结果。现在我们仨的青溪群解散已久,没有人再发来“大菜刀”逼我写,我就更放松了。哈哈。
林林总总写了一大篇,竟然不知所云。总之感谢行者和瑾檀,他们是我在简书里最熟悉的朋友、老师。想起之前瑾檀发了一篇和青溪派有关的公告,她自在随心,诗意盎然,我当时劝过,现在已不劝了,她的决定我只能支持。我们三人因诗结缘,率性师友;本无青溪,自在诗心;领略青溪,磨砺成长;诗情岁月,自难相忘;山高水远,江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