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次听闻无用之用是在一次网络大咖课当中,当时的主讲人是第二届诗词大会的亚军彭敏。他说很多人问他读诗词到底有什么用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与好处。他想了很久确实也没发现诗词给他带来了什么利益,但是他说读诗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能带领你去领略诸多不一样的美景,感受满怀的豪情壮志,亦或独处时的一茶一诗让你收获满满的宁静与美好。
最近在读《道德经》,里边的第十章在我读来似乎讲的就是这种无用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车辐条共同以车轴的葫芦为指点,就是因为这个车轴的葫芦是中空的,所以它又造车的功用。用粘土制作陶器,就是因为把陶器造成空谷之形,所以它才有盛装物品的功用。建造房子开凿出门和窗,就是因为房子的中间是空的,所以它才有居住人的功用。从这个道理出发,有和无之间的关系:有,是以获利作为终极目标的;无,是以有用作为终极目标的。
读诗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没有办法带来现实的利益,就像读书,你说你读了那么多书给你带来实际的功利了吗?好似也没有。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读书,你懂得了诸多的知识与学问,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比没有读书的人应该会更胜一筹吧!而读诗词,却是你好像没有办法因为你比别人会多背一些诗词而得到好处,但是有诗词浸润的心灵和没有诗词装点的内心又岂能一样呢?
02
我们每天都在做很多的事情,可是究竟有多少事情是有用的,多少事情是看上去没有任何用处的?曾经在简书上看到许多人问如何去做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快速变现,给自己带来财富。当然也有很多的文章在教你如何如何做可以使你比别人更快获得利益。说实话,每每看到这些文章,我都像打了鸡血一般感觉信心爆棚,仿佛下一次我的文章就能给自己带来无尽的获利。
但是这样短暂的鸡血只能让我澎湃两天,当我发现现实的残酷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可能无法从中获利,那么前进的动力也便随之消失于无形。就这样,当我以获利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的时候,我发现我不但无法从中获利,更恐怖的是我还会因为无法从中获利而丧失动力甚至最后忘记这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03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智者种了一棵果树,每到果实成熟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的小孩跑来爬树玩耍,这让智者很是烦恼。他想要一个清净的环境,可是却没办法将小孩子们轰走。于是,智者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那群小孩叫到一起说:“你们每天过来玩耍带给了我很多的快乐,所以我要奖励你们每个5个果子。”孩子们听完格外高兴,大家没想到玩耍竟然也可以挣到钱。到了第二天,他们兴高采烈地玩闹之后,智者说:“今天带来的快乐不太够。”于是奖励给他们每人4个果子,孩子们有些不服气,但是也接受了。后来每隔几日,智者就会减少一些奖励。当智者最后不再给他们奖励的时候,孩子们生气了,他们说:“你既然不给奖励了,那我们以后再也不来玩了。”从此以后,智者重新拥有了清净的日子。
故事里仿佛只是智者的一个小计谋,可是想来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贪婪本性吗?谁不想得到奖励,谁不想马上获得利益呢?只是在我们以利益为终极目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忘记我们的快乐来源并不是那最终的利益。
就犹如道德经里所说的空的葫芦才可以作为车轴的支点,空的陶器才可以用来装载物品,空的房子才可以用来居住人,那么空的内心呢?应该可以用来装载世间万物吧!清空自己心中的种种纠结,种种私欲,种种谋算,只去做自己喜欢的每一件事,那么这每一件事豆浆承载起我们的无用之用。
04
想起我的绘画之旅,小时候就喜欢可是因为觉得画画对我读大学并没有太多帮助,于是果断放弃,只在兴致来时挥洒几笔,于是原本似乎有些天赋的我渐渐忘却画画,更无法完整地画出一幅自己心中所想的画作。直到去年再次提笔,心中只想着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单纯地享受画画带来的快乐,那么即便无用也是好的。于是这样的无用之事在我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中也成了有用之事,因为画画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因为画画我遇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的人,而我的生活也随之变得更加美妙起来。难道这不是极大的有用吗?
现在我又开始自己新的旅程,在喜马拉雅上读自己想读的想看的书,不为别的,只想着借由读书来感受书的魅力,享受书带来的启迪和愉悦。
生活的每一日,我们都在奔波中期盼获得更多利益与收获,这是人之常情。只是希望我们在追求中别忘了究竟是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之源,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有用之功。
第二阶段目标阅读100本书并写读书笔记。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