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285字,从17年11月20日到18年1月10日,花了52天读完了。
这本书是我第二次读,上次的记录是2102年,还在大二,不到一个礼拜看完的。作为一个学生的我,把她当成一本课外读物,觉得她比普通的名著好看的多,我沉迷在明朝的那些历史故事里,每次上不喜欢的课时总把她带上。
没想到这次阅读竟然读出来这么多新的感受。
先谈谈对人物的感受:
原先明朝历史上我最喜欢的皇帝一直是朱棣,上马治军,下马治国,多威风。 现在看这些皇帝却再也生不出景仰之情。有时候的感受就像明月书里那句给我印象很深的话一样“其实这些皇帝没必要去给于谦什么谥号,去评价于谦,因为他们不配。“
。文臣里最景仰的是张居正。现在佩服的确实王阳明,喜欢的是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卢象升,是孙承宗,是有气节的于谦。我以为张居正摆平皇帝,摆平内阁,摆平宦官,摆平文臣牛逼的一塌糊涂。看到万历后期,短命皇帝,木匠,崇祯却有时候又不得不感叹,没有张居正万历说不定能正常点,他的子孙也不会因为被压抑的太厉害把明朝搞垮了。 相反是王阳明,是于谦,是孙承宗,力挽狂澜于既倒,几次在危难之际匡扶,在名族危难时有气节。我以前佩服海瑞,这么直,这么清,现在却只赞赏海瑞的勇气,不认可他的行为。相反,胡宗宪,戚继光为了自己内心的理想,行贿办事反倒让我钦佩。
其次是在一个个任务之下摆弄历史发展的双手
一只手叫制度,一只手叫人性
我没有初高中教科书的文采,写不出耿直的封建腐朽制度如何如何。但是这个制度似乎从朱元璋立国一开始,就埋下了十足的隐患。不要宰相活干不完,要了内阁架空皇帝,皇帝干不过内阁拉来宦官,为了把活干好教宦官读书,宦官读完书祸害天下百姓,明朝制度下的这些任务和团队,这些阶层和政治角色,就好像永远平衡不了的砝码,这边加来那边倒,最后两边越加越重,秤杆完蛋。
朱棣要造反,服气哥哥不服气侄子,嘉靖要修道,又不想放弃权利,万历儿子一当上皇帝纵欲弄虚了身体,万贵妃抚养个恋母情节慎重的软弱老好人,老好人的儿子吃了很多苦,当上皇帝不要命的干,是个好皇帝,却只活了四十多岁,留下个溺爱过度的朱见深。 这些皇帝一代代的发展各有特色,却很合乎人性,好像我自己的个性也是家庭富裕的特有个性呢。
太监王振要回家炫耀,折腾出土木堡,严嵩从有骨气变成权奸,于谦功劳对江山社稷而言太大,有人一定要搞倒他,王阳明评完反皇帝不愉快,宦奸也不愉快,袁崇焕本来死不了,遇上最后一个权奸的斗争成为工具被牺牲,明代的这些大臣找准皇帝的死穴随意摆弄,严嵩玩弄嘉靖,温玩弄崇,左良玉养兵自重,祖大寿投降了也没人骂他汉奸。
多有趣的明朝。
明朝有太多英雄,是一段太精彩的历史,但是他带给我的沉重始终大于欢愉,皇帝好大喜功,大臣争权夺利,前半朝蒙古闹,后半朝倭寇辽东闹,至始至终没人疼没人爱的始终是百姓,潜规则成了大家必须维护的制度,灾年填不上窟窿,打仗发不出军饷。
变化的是我看书的角度,不变的是书籍带给我的感动
太久没写作,缺少写作的调理和工具,我的文采和通顺的句子都被写项目方案用掉了吗?现在重新积累不算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