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度目标的焦虑
自从年末写下《我决定把我的2017年度目标公开》之后,这几天我便陷入了一种焦虑之中,这种感觉就像“果不其然,新年了,这小子也不可免俗的在朋友圈里发誓博存在了”。
把目标公开的本意是接受大家的监督,但是一来这是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其实世界上真正在意你的人不多,家人,二三好友而已,二来,之前的我无论是“暗暗”还是公开的计划,大都成为了“忘却的大多数”被束之高阁了。
02 8% 理论
一组来自statisticbrain科学统计数据:
2015年最常见的三项新年决议是减肥、时间管理、存钱;
45%的美国人经常性的设定新年决议;
另有17%的美国人偶尔设定新年决议。
以减肥决议为例,你的决议可能是节食或者去健身,那么有多少人遵从了自己制定的计划呢?在新年这天立志的人中
一周以后,还剩下75%;
两周以后,还剩下71%;
一个月,64%;
六个月,46%;
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大概只剩下10%;
对所有类型决议的总体而言,只有8%的人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决议。
所以8%,这么看来新年定年度目标,就像一个传统,一种仪式感,更像是一种年度商机。
事实上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健身俱乐部会员卡卖的最好的时候,而商家也确定大部分办了卡的会员,都不会坚持去锻炼(这里边就包括我),所以他们可以卖出远超出场馆容纳人数的会员卡。
03 一切“先开始”再说
似乎成为完不成年度目标的92%人群,已不可避免。
但是,先别急着放弃,目标还是要立的,即使设立的目标最后未能完成,也比完全没有目标要好的多。
除了把目标公布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能帮助目标达成。
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不能含糊的说,“我要全面提升能力”,需要是特定的指标,如阅读,写作,提升ppt技能等具体的目标。
Measurable:可测。将来目标是否达成,是可以找到数据测量的,比如仅描述成“提升ppt技能”就是不可度量的,但是“提高ppt技能,能公开做一次ppt制作主题的分享”就可以很容易的测量出来;
Achievable:可实现。新年伊始,大家往往容易高估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全新的人,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定的目标如果过于好高骛远,也就没有可操作性;
Relevant:现实相关性。你的目标要么让自己的工作变的更好,要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总之确实是自己需要的东西;
Timeline:明确时限。既然是年度目标,相必都是以一年为限。
如果设立的目标本身不符合SMART原则,那么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目标描述,否则2017年12月31日,没人知道你到底达成了目标没有。
分解目标,从最简单的事开始
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会更容易实现目标。
最近我正在执行“清晨三件事”时间管理方法,因为非常的简单,所以现在执行了11天仍然没有中断,并且开始慢慢养成习惯,还吸引了39位网友和我一起执行计划。
万维钢在他的《今天,你立志了吗?》中说:“从小事做起,慢慢养成习惯。我听到过一个最实用的建议是,说服自己就干五分钟。比如你应该打扫房间了,不要想象打扫整个一个房间,那个任务会把你吓倒。你就跟自己说,今天我就干五分钟,五分钟一到就停手,这样你才会去干,而往往是一开始干就停不下来。每天都始于开始,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比如我的一个年度目标是阅读50本书,我现在就每天告诉自己先读10分钟,开始慢一点没关系,等慢慢养成阅读习惯,一旦开始了,阅读时长和阅读速度就会逐步提升,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正如王小波说的“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