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加入《好报》写作训练营的第10天,每日坚持写作到了第9篇。在写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码字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创作的愉悦。在学校的时候,课堂上每次周测作文,学生们叫苦连天,对我说:老师啊,作文真的好难写!我会架起架势教训学生: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写,你们书看的太少了,写作训练也太少了!其实我是心虚的,因为工作之后,我自己也没怎么写文章了。好在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又重新拾起了自己写作之笔。现在将最近写作听课的收获作一些归纳。
首先,我们开始写作,要明确写作是为了什么。
在中学任教时,有学生和家长会说:写作当然是为了获得老师认同,得到好的作文分数,提升自己的考试名次,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读大学的师弟对我说:自己偶尔写作是为了追女孩,交朋友。已经毕业的同学说:写作是公务员考试通关必备的一项技能。参加工作的朋友说:写作是为了交材料应付领导。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写作的目的各不一样,这都是极为正常的。写作不仅仅只有这些实用功能,还有一种写作目的我更为认同。“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自己。”在这个充满喧嚣的社会中,我们的心动荡不安,浮躁难平。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安静下来,关照自己的内心,认识周遭的世界,反思我们的生活,静谧的气氛中汲取灵感和生成智慧。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有时候我们想像大作家一样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可是写着写着就开始胡编乱造,这样的作品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如何打动他人。所以一个老师讲的好:真实的必然独特!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感受这大千世界的细微之处。真实的细节往往更动人。
其次,我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向。
上星期听作家李颜垒老师说:“写作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关乎你的人生信仰。”寻找写作的方向,其实捷径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常提到的方式:多读书。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等大师的作品。每个人的生命非常有限,我们却可以在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中体验多样的人生。我们时常在孤独的漩涡中彷徨,渴望有人可以伸出手将我们拉出泥沼, 这时候书籍也许是最好的导师。考研的时候,我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有段时间意志消沉,遑遑不可终日。百无聊赖之时我读了张德芬老师的一本书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耳边似乎有一个温暖的声音对我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是的,我当时的内心是昏暗的我看到的也是昏暗的世界。“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它们,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书中的话就成了清晨破晓的那一抹光亮。
许多创作者都提到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遇到好的句子,我们及时摘抄。多和身边的亲人朋友聊天,记下一闪而过的灵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写作方向也会慢慢显现。
还有,就是写作的传播。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在安顿自己内心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所以它自带传播属性。二美老师讲到:故事力决胜未来。她提到当年明月为什么写出炙手可热的《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为什么在百家讲坛《说三国》那么受欢迎,因为他们会讲故事,会古文今用,这些大咖可以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解读文本,并引发人们的共鸣。所以如果我们要讲故事,尽可能写细节,调动人们的触觉,嗅觉,味觉和听觉,塑造一个个立体的形象。除了讲故事,还有一种评论类的写作,这需要我们把握这个时代的风向,拥有一个理智的头脑。这样的写作需要明确的观点,缜密的逻辑,和对事件的深入理解。当作品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干货,也具有了传播的功能。
这是近日写作的一些感悟,与君共勉。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会继续坚持,希望与大家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