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15--20页
摘录:
癔症不是大脑的疾病,而是心灵的疾病,问题的根源在于想法,而不是神经。
帕本海姆和布洛伊尔发现,谈话和最初困扰事件的记忆浮现时的情绪释放,具有治疗效用,就像“清扫烟囱”。
弗洛伊德认为,癔症是由于被抑制的回忆以及有关的情感所造成的,这些回忆和情感从未以正常方式被经历,他们与心灵的其他部分割裂,结果积累恶化,以破坏性的、而且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症状形式在表面浮现出来。如果追溯这些症状的源头,症状的意义就会变得清晰,情感就会在大量宣泄中得以释放,然后症状就会消失。致病的回忆和情感之所以被隔离,是因为这些回忆和情感的实际内容令人困扰,无法接受,并与这个人的其他想法和情感相冲突。它们与意识的其他内容不相容,因此被主动排除在意识觉察之外。
弗洛伊德意识到,对永久去除症状最关键的是让引起麻烦的无意识内容让正常的意识可大致了解。而催眠状态是人为的绕过了防御,从而使分析师触及使病人烦恼的秘密,但是真正需要知道这些秘密的是病人。而由于催眠状态结束后,对这些回忆的阻抗也就恢复了,令人无法了解这些内容。如果在催眠后由分析师告诉病人这些秘密,病人只会获得知识上的理解,而不是经验上的觉察。
地形模型指无意识、潜意识、潜意识三个部分。临床工作的内容从由分析师发觉被催眠的病人的秘密转向解除病人心中针对这些秘密的防御,由此确立了自由联想的方法。
联想与感悟:
1. 癔症分为分离型障碍和转换型障碍。分离性障碍常常以附身这样的形式来呈现,而转换性障碍则会呈现出在神经学上完全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
2. 昨晚的学习,杨老师给我们讲了弗洛伊德的生平,联想到精神分析思想的发展——最初的时候它像是弗洛伊德的私有财产,这个天才丰富而伟大的洞见,使许多人一茬又一茬的被他吸引,被他的思想吸引,围绕在他的周围。
但是,就像弗洛伊德理论中特别重要的部分,俄狄浦斯情结一样。在精神分析的领域,他就像一个父亲,不可避免的会遭到继承者、跟随者,他的精神分析孩子们,来自无意识动力的弑父情结,而他强硬的维护着精神分析思想的正统性,不允许异议,不允许背叛,但是也像俄狄浦斯期的父亲一样又不可避免的一再被背叛。他的一辈子就像个孤独而倔强的斗士。
书中说,“1939年后,世上再无弗洛伊德,无人再来裁决各种不同观点中,哪个才是真正的精神分析。从此精神分析的思想得以解放,得以更加自然的奔涌。原来只有一条道路,而今有了许多。原来只有一种传统,而今是多样的学派,多样的技术术语和多样的临床实践形式。”但同时书上还说,“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弗洛伊德主义者。”
精神分析的发展,有时候我会觉得就像一棵大树,逐渐长成了今天这样枝繁叶茂、兼容并包、生机勃勃的样子。毫无疑问,弗洛伊德和他的经典思想就是这棵大树的树根。最初,精神分析思想,其实也不过是一颗幼小的树苗,就像书中所说,“在弗洛伊德常常孤独而充满斗争的一生中,即使在精神分析思想影响最盛之时,它对整个社会和文化而言,也只是倍受围攻的少数派。”可见,精神分析思想这颗小树苗,最初面临的环境是多么恶劣,营养是多么贫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的守护者不是那么坚定,不是那么自恋,不是那么强势,不是那么记仇,这棵大树的树根会不会就没有那么壮实?
我还在想,吸引人们围绕在弗洛伊德周围的一方面是他的思想,另一方面,是不是与人的好奇心,或者叫猎奇心态也有关系,总有人不由得对这样一个被斗争包围的人有更多的兴趣,想要去探究,想要去了解,想要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呢?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有更多的人去学习精神分析思想,去思考精神分析思想,这才得以今天的精神分析如此深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所以,执着、执拗、护犊子,这种种强势,对于任何一个奋斗的人,大约都是非常宝贵的部分。
因为这份强硬的内核应该是自己投入的生命热情。而没有这样的热情加持,我们还指望自己能做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