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参加一个活动时,遇到了一个好久的小伙伴。
大家都很欣喜地坐下来拉家常,我问他,“你生二胎了吗?”
他非常惊愕地看着我,“我二宝已经7个月了。”他赶紧掏出手机,一边刷微信通讯录,一边问我,“我是不是没有加他的微信?”言下之意是他早已把生二胎的消息在微信里公开了。
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有你的微信,只是我好久没有刷朋友圈,祝福来迟了”。
1
大概2年前,我远离了微信朋友圈,就是自己不发图片,只转载文章,也不刷别人的信息。
当时远离朋友圈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自己自制力差。以前每天上午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赖床,刷朋友圈,起码刷半小时后才起床。晚上睡觉前,也习惯先刷一下朋友圈再睡,一刷又是半个小时,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这样有时就导致了睡眠质量差,特别是中午刷完朋友圈后再午睡,很难入睡,头脑绷得很紧。而当自己把一些信息发了朋友圈后,就会很期待有很多朋友点赞或在下面留言评论。假如那天发了信息,就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看有多少朋友点赞,其他事情就被搁置了。
2.朋友圈获取信息多而杂,大脑混沌。朋友圈里刚开始还是些比较要好的朋友,可是后来慢慢地就加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是工作性质加的,有些是买东西加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发布的信息都不同,有些人专门发各种美食图,信息没有营养;有些人做了微商,发各种产品图,看着心烦;有些人发各种牢骚不满,影响情绪……朋友圈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还要自己辨别,浪费时间。刷完后,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时间就过去了。
3.保护隐私,保护自我。自己是个脸皮薄的人,不喜欢被别人在背后议论。其实刚开始时,自己也是挺喜欢发朋友圈的,比如吃了什么好吃的,看见了什么有趣的,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等等。可是后来再回首,发现自己曾经发的都是幼稚且无聊的东西。现在的朋友圈汇集了各行各业的人,不想让太多人窥视我的私生活。很多人只是看看热闹,不一定真正关心你,有些还会背后议论,哎,你看,这就是那个谁谁谁。
2
基于以上几点,以及当时要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我凭着强大的毅力,戒掉了刷朋友圈和发朋友圈的习惯。它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改变:
1.时间系统性,不再零碎。由于不再刷朋友圈,我有了大片的时间,可以安排自己的任务,并严格执行下来。我更明确了自己需要什么信息,该学习什么东西,并且做到了早睡早起,治愈了手机依赖症。
2.有了安全感。我不会再因为自己发圈后去揣度别人的想法,不会害怕自己的隐私泄露。
远离了朋友圈,它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坏处:首先,很明显的就是对朋友们的近况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了小孩、什么时候换了工作、去了哪里旅游等等,你似乎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你错过了与他们分享日常的生活点滴。其次,你与他们产生了距离。他们发的信息,你全然不知,更不会点赞或留言。当他们发出求赞的信息,你缺席了那个赞,当他们公布大喜讯的时候,你还是缺席了那个赞。可是别的朋友没有缺席啊,他们经常互动,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你高冷,都不愿帮他们一把或者是送上祝福。再次,你会遇到尴尬。就像刚刚开头那一幕,从虚拟世界走到了现实世界,你们的聊天,暴露了你对他的不关心。还有,你忽然想起一个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点击他的头像想看看他的近况,你才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已经屏蔽了你。你那时才明白,哦,少了一个朋友,有那么些许失落感。
3
远离朋友圈,我有得有失。那么是继续远离还是恢复以前那样不停刷的状态?
关闭朋友圈似乎正成为一个趋势,不少人发文说要关闭朋友圈。去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是: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另外64.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关闭朋友圈。
经历了2年的远离朋友圈的体验后,我觉得自己不会关闭朋友圈。相反,我会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
1.在每天挤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情况下,给自己半小时至1小时刷朋友圈的时间。
2.快速的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尽可能的给朋友点赞。
3.对于一些很好的朋友,直接点击头像查看他们的近况,跟他们谈谈心。这样,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时间不被碎片化,不被浪费掉,同时也不至于太脱离朋友友谊,不让他们觉得很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