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二年级以前,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与课本和学习资料有关的书。有一天,见到有位同学拿了一本有关古代神话故事的书,我羡慕的不得了,好说歹说借了来看。下午放学之后,心中很轻松,很高兴,很期待,盼望着早一点到家,就可以好好看看让其他小朋友们着迷的神话故事了。到家之后,放下书包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那本神话故事的书来,也不管暮色降临,坐在院子里看了起来。而这时母亲走了过来,发现我看的是与学习无关的书,很生气,要把这本我千辛万苦才借来的书没收。当时我的心里真是难受,第一次和母亲吵了架,坚持要看那本书。
最后书还是没有看成,因为学业为重是父母的信条。虽然父亲从中说和,也仅仅是做到了不没收书,但我第二天早上要把书还了。我第一次接触神话书的可能性就这样被扼杀了。
其实母亲是很注重对我们兄弟二人的培养的。小时候我们一起到田里去,在辛苦之余,总能听到母亲讲的神话故事,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女娲和伏羲是兄妹的故事。那时大地上只有两个人就是女娲和伏羲。人类要繁衍,就要结婚生子呀,但这仅有的一男一女是兄妹。无奈之下,就想了一个决定的办法。二人来到山顶,一个从东边滚下一个石头,一个人从西边滚下一个石头,若是两个石头在山脚下没有会合,那就不做夫妻;若是会合了,就是天意如此,就结为夫妻。两人同时从山顶上向两边滚下石头,结果石头还是会合,两人就结为夫妻,后来就有了我们人类。当时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在脑海里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并把我们面前的那座山当成了女娲伏羲滚石头的山。至今回到家乡,见到那座其貌不扬的山,就会想到女娲和伏羲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同班同学的母亲刚好是我们的老师。一天这位同学拿了一本初中的语文课本,让他的母亲给他讲 书中一篇有插图的故事。我们的那位老师就在下课的时候在教室里讲了起来,全班同学都拥过去听。我却因为上次看闲书的教训,不敢靠得太近,远远地听。只是大致的知道那是有关屠夫和狼周旋的故事。故事虽然不知道讲什么,但故事本身的美好让我记忆至今。后来我很快就知道那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狼》。也因为对这篇故事的美好的印象,让我至今对这篇故事的每一个字都记忆犹新。
我的童年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只有口头神话故事,而没有神话书籍的环境里,一次一次想靠近神话,却又一次一次被迫远离。这种童年时爱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深深渴望,竟让我对神话的热爱保留至今。许多小时候喜爱神话沉浸在神话之中的同学们和朋友们,现在都已经是茫茫人海之中直面现实的勇士了,他们而使得喜好早就随着儿时的天真一起成了回忆。而我,却依然痴迷。
神话,这种一看就知道在现实中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故事,难免被人看是幼稚的东西。然而她并不是像玩具一样其意义只在于娱乐一个人的童年。那是一种情怀,一种向往,一种寄托,一种心境。那是一个晶莹而美妙精神世界,是人们物质紧张烦躁的生活头顶之上的一片明朗而深远的星空。
人不能总是埋头于现实,有时也要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