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现象,在很多很多家庭里,最小的孩子都是最“受宠”的。
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父母最“惯”的,主要表现在相对于两个哥哥,我是挨打最少的,受表扬最多的。所以一直有幸运的感觉。
现在仔细回想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
有一个成语叫做“杀鸡儆猴”,其实在我的家庭,哥哥是那只“鸡”,而我就是那只“猴”。
我被夸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孩子真乖,不管是父母还是村里人都如是说。
我太乖了。
当村里同龄小伙伴每天都在成群结队玩的时候,我总是在做着事儿。
不是在山上采茶,就是在树林里弄柴火,采茶的季节,我总是四五点就起床去山上采茶,上学的时候,采完茶叶再自己回家做饭吃,吃完去上学,回家后继续去茶园。
每年秋末,在风的作用下,松树叶子都会落下,我看到树林里的松针就想着把它们弄回家(家里用松针引火),那时候我妈在家里打麻将,我去山上弄柴火。
经常在那个树林里只有我一个孩子,当时只有六七岁,山上经常遇到蛇,特别恐惧,但是下一次我还是很勇敢。
也大概六七岁,我就到田里割稻子插秧,小小的人经常陷入泥巴很深,很累,以至于有一次被打稻机把手指打断了,恢复好了继续去奋斗。
上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晚上很少看电视,都是早睡早起。成绩名列前茅。上初中时,家里种了棉花,我四点就挑着两个箩筐去打棉花,天还是黑乎乎的,我就看着白色的棉花然后按照感觉去摘下来。也经常三四点就起床帮父母做一些小事,再自己做饭吃好去上学。
太乖了,亲戚每次来我家对我父母都会说这句话,然后把我做的那些事儿拿出来说。
父母听着很开心。
于是带我去外面也是夸我最多的。
记得大学一个校友跟我说,觉得我乖得让人很心疼。
我也觉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讨好的那一面,不管在父母身边,还是在朋友身边,我都有喜爱讨好的一面,很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破坏了关系,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喜欢背地里评判朋友,以至于后来我发现自己在学生时代破坏了很多关系。(本来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为什么会讨好,因为我是家中的那只“猴”。 每次哥哥被打的场景都让人触目惊心,记得有一次哥哥被爸爸吊起来打,妈妈也被爸爸打,这太可怕了。我必须要把自己保护好,于是我从小就会讨好父母,用自己的乖来防御被打。而作为一个孩子的正常需求都被自己压抑了,所以成年后那些匮乏都席卷而来。
为何如此确定,因为记忆中,我极少数几次不乖的时候,都被爸爸狠狠揍过,比如有一次因为早上放牛没有看好,导致爸爸不能犁田,爸爸回家不问三七二十一直接把腿打肿。
还有就是结婚时候,我找的老公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于是他们非常愤怒,说白养了我,从小那么听话,现在都不听话了。
现在我终于意识到,没有能力爱家中大孩子,也没有能力爱家长最小的孩子。父母宠爱的并不是最小的,而是那个最乖的。(有条件的爱)。
我朋友中,也有不少父母觉得会比较偏爱小宝,而不喜欢大宝,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父母爱的只是那个看起来更加顺眼的孩子。很多情况是,因为带大宝的过程中犯了太多错,于是学习,在小宝身上去实践,发现小宝成长得更好。父母太爱自己的自恋(你看,我学习了实践了真的有效了)。
不管曾经如何,现在你都是一个成年人,作为曾经的孩子,你需要知道那些被“宠爱”背后的秘密,要意识到那些都不是我们的错,把压抑的需求再发出来,满足自己。作为现在的父母,我们也要知道自己偏爱某一个孩子的深层原因,接纳这样真实的自己,也要承认不是孩子的错,不管孩子顺不顺眼,他都是那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