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名九九重阳节,“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祭祖节”“重九节”“登高节”等。
重阳节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天地崇拜和祖灵崇拜,其中有关九月初九的习俗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在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中这样记载:
“(汉高祖)每逢九月初九,宫中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由此可见,九九重阳节的很多习俗的产生时间相当久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对古代文化继承的基础,又发展出了新的节日习俗。
笔者经过查证相关资料,整理出如下五类习俗:
一、庄重严肃的祭俗
祭拜祖先
重阳节又名祭祖节,祭俗一直作为重阳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是重阳节众多习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习俗,重阳节祭祖主要盛行于岭南地区。
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主要活动为拜“太公山”,此时祭祖不似三月清明节的“行人欲断魂”,而是相对比较轻松愉悦。这是因为重阳节时,庄稼丰收,此时的祭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感恩祖先庇佑。
祭祀天地
重阳节祭天主要祭拜的对象有祭天、祀海神和祭火神(送火神)等,主要涉及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粮食丰收,感谢天地赐予;二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三是祈求长寿健康等等。
因祭祀往往都会伴有宴席,而重阳节又正值丰收时节,故而宴会一般都会相当盛大。
二、寓意深刻的食俗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花糕”“菊糕”“五色糕”等。制作方式较为随意,没有固定的方式。《西京杂记》中所记载的“使蓬饵”就是一种用蓬蒿制作而成的饼食。因“糕”“高”谐音,重阳登高吃糕,有“步步高”的寓意。
吃重阳糕还有驱邪去灾的寓意,有的地方则在制作九层糕,在糕上插一面小纸旗,代指插茱萸,寓意驱邪去灾。
饮菊花酒
菊花本来是一种天然的花卉,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平肝明目,疏风清热的功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菊花因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的形象得到了文人墨客的钟爱。同时因其自身功效,古人朴素地认为饮菊花酒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在九月初九前后,已近深秋,此时的天气凉爽,菊花盛开,遍地金黄。亲友三五成群,相邀共赏菊花,同饮菊花酒,令人身心愉悦。尤其是读书人,钟爱于饮酒赏菊,吟诗唱和,别有一番雅趣。
三、登高赏菊的雅俗
登高望远
古代先民对对于高山大川都有一种崇拜,就如西汉戴圣在《礼记·祭法》中的记载: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意思说的是高山森林大川河谷,只要能够生成云气,能形成风雨,看到模样奇怪的物体,都把他们称作 神。体现出了先民的对自然的畏惧。于是登高祈福便应运而生。
道教也认为九月九日是最佳的升天成仙的好日子,不仅此日清气上升,除此之外,古人还认为次日九九重阳节,盛极必衰,阳极生阴,于是人们在此日登高,意图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样,升入天宫,期盼获得寿与天齐的长寿。
登高可谓是重阳节的第一大事,最早的时候,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为了躲避灾难。随着时代发展,登高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娱乐活动。同时活动的内容也逐渐扩充,增加了如放纸鸢、射箭、吃重阳糕、辞青等活动类目。
登高“辞青”来源于,古人将阳春三月的清明与暮秋九月的重阳相对,三月是寒冬过后万物复苏的时节,人们外出踏青,是一年中最早适合走出室外,感受春风拂面的时间;九月“辞青”,则是万物枯黄,成为了寒冬之前最适合外出的时间,看起来更像是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寒冬隐居做出的一种仪式感。
登高望远的这个重阳习俗,还与天气变化相关,九月暮秋,天气呈现浊气下沉,清气上升,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为重阳节人们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项。
赏菊
菊花自古以来,便是重阳节的节日图腾,在中国古时的习俗中,菊花是作为长寿的象征,又名“延寿客”,于是人们争相在重阳节时佩戴菊花,以祈求长寿安康。
随着时间的流逝,节日活动和习俗的不断发展,菊花的文化内涵不断增加和扩充,菊花作为四君子之一,除了是长寿的象征之外,还是廉洁、高雅的象征,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
赏菊的习俗在宋代时发展到高峰期,南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写道:
“年例,禁中与贵家皆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其菊有七八十种,且香而耐久,择其尤者言之……”
宋朝时,菊花的品种总数就已经不下于七十种。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如此写道: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可见宋朝菊文化的发达。直至今日,原宋朝都城开封现在便以菊花作为市花,并称开封为菊城,并于1983年开始举办菊花会,每年一次,名闻海内外。由此可见菊文化的形象与兴盛。
四、清新雅致的佩俗
插茱萸
中国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时,都要臂上佩戴插着茱萸的布袋,俗称“茱萸囊”。
茱萸雅号“辟邪翁”,又名“越椒”“艾子”“吴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有有杀虫消毒、驱寒祛风的功效。因此人们在过重阳节时,都喜欢采集和佩戴这种植物。
五、富有生趣的杂俗
访友
重阳节聚会可谓是一个特色,自唐朝重阳节确定为节日之后,发展愈加迅速,“择地追赏为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其中访友聚会或可算其习俗之一。就如唐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朋友相聚宴饮,赏菊饮酒,吟诗唱和的雅趣。
骑射
骑射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因为南北朝时期社会混乱,战乱频繁,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经常爆发抢粮食的战斗,因此出现了以习武为内容的重阳习俗。
放纸鸢
纸鸢也就是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放纸鸢在全国各地都有这个习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放纸鸢就是放不幸,纸鸢飞得越高,不幸和倒霉就离得越远;另一种说的是放幸福安康,纸鸢飞得越高,幸福越浓厚,所以要保护好纸鸢线,以免遭人破坏。
六、新时代发展新俗
敬老爱老
我国敬老爱老之风由来已久,有着优良的传统。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九九与“久久”谐音,故而人们认为它有长寿之意,因此敬老成了重阳节的活动之一。
新时代有新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颁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从此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起来,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节日。
这是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发展,也是新时代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与发扬。
七、结语
节日的存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继承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加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
你还知道其他的重阳节习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补充!
文/朱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