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篇文章十分受同学朋友们的欢迎。
所以小李同学我打算再提起一口丹田气,争取再用一下午的时间,写完我在参访过程中听到的,了解的,有关钉钉研发以来的心路历程,同时记录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
我私下里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感谢大家不嫌弃我文笔粗糙稚嫩,还愿意继续看我在这自说自话。感谢各位朋友们的支持,所以才会有今天发布的这篇文章,感谢有你们伴我一路成长同行。
OK,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故事:
钉钉本来是阿里内部赛马出来的项目;
钉钉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协同平台,排第二的是美国的Slack,美国公司都在用那个。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逐渐发展,我相信未来中美的互联网公司肯定是会形成一种对抗式格局。
美国公司不会用中国互联网产品提供的服务,中国同样也不会用美国的服务。而都是会去用自己研发出的产品,最终去侵吞抢占第三方市场。
啊特他有一位朋友,在美国思科工作。而他们的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的系统,啊特问他朋友,能不能在思科推广钉钉的使用(玩笑),朋友却这样回他:“别想了,美国公司是不会用中国的产品的。”
上面的内容,讲的是钉钉及类似产品目前正处于什么样的国际背景下。下面再聊一下钉钉的历史背景。
钉钉的前身是阿里曾经研发的一款叫来往的产品。
故事发生在12年,那个时期,微信强势崛起,几乎所有人都在用微信。
那个时候,阿里巴巴其实很害怕,因为移动互联网就算是初步来到了,自从07年iPhone手机走红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使用手机上网了。当时,阿里在PC端十分强势,但在移动端却只有一个前十的产品,手淘。而且当时的手淘做工也十分粗糙,所以阿里决定将所有的产品全盘移动化。
以前的移动端产品不过就是把线上的东西,优化一下,再移植到移动端上。政策下达后,要求每一个阿里旗下子公司,每一个业务线都要有会做移动端的员工(安卓/IOS)。甚至现在发展到几乎全是做移动端的员工,几乎没有多少做网页的人了。
总之当时阿里的决策就是,每一家公司,每一个业务线,都要移动化,不许反驳。
移动化的同时,做好两个龙头产品。
一个是淘宝,即把淘宝做到极致。当时支付宝的建设还排在后面,还没有做到这么高的战略层次。另外一个龙头,就是做一款和微信一样的产品,叫做来往。
当时带队的是两方,一方是逍遥子(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手淘带队。
另外一边是前任阿里ceo,叫陆兆禧,带领来往团队对抗微信。进行这样一种全盘all in的战略。
当时非常疯狂的情况就是,因为来往是一个全新的团队,没有任何一个员工,所以陆兆禧就直接去公司点人,只要他觉得你不错,OK现在马上收拾东西去那栋楼。
你就是来往员工,马上去,现在去。
就这样陆兆禧建立起这样一只阿里的精英团队,去做来往,他们尝试了很多方式。但是用户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情况,因为如果当你的朋友都在微信,此时推荐给你另一种社交工具,肯定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来往想要招揽用户举步维艰,阿里当时也砸了很多很多钱,但也仅仅是让来往拥有两百万用户,当然现在用户已经全部没有了。结果就很气馁,并且阿里当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品筛选是一种很残酷的情况。虽然说允许你们赛马,允许你们去自助开发产品。但一旦有现实,证明你的产品是失败的,那么马上,这条开发线上的所有员工都会被裁掉,派到其他的业务线,从新开始。并且你今年的绩效就会被拉得很低,也就是说你的升职机会也会没有了,非常残酷。
来往就是这样的命运,原来的ceo叫michael被裁掉了,全部的高管也都被裁掉了。因为对微信的宣战基本败北,所以团队将被拆散,大量来往团队的成员被派去开发支付宝。还算幸运,是去开发支付宝,毕竟支付宝现在非常强。这要是再开发个失败的产品,估计上这几年班还要赔给公司钱()。
支付宝现在已经超过手淘的用户数量了,目前是六亿多,手淘是5亿多,阿里最前沿的两个app就是手淘和支付宝。当然还是有一些不甘心失败的员工留了下来,他们还想继续做下去。留下人的里面就有钉钉现在的ceo无招(陈航),原来往的产品总监。
于是他们就想,既然所有的熟人社交都被微信占满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从别的方向杀出一条血路,那还有什么机会嘛?
结果发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陌生社交,就是做陌陌,探探的那种,那种有些走灰色路线的产品,但是这个在阿里不太可能实现,因为阿里价值观摆在那里,很多的花样不能玩,所以这条路pass。后来又想,还有什么熟人的点没被打嘛,后来想到的点就是工作上,同事之间的社交有戏。
有了这样的一个设想,于是团队就开始去做产品调研。但是调研不能直接从用户端入手,因为用户一般肯定不会答应的,老板都没让我用,我凭什么用啊。所以他们就开始去找一些企业。原本找了天猫的一个电商,叫长生鸟,一个卖珍珠粉的公司。
当时和他们的hrd去讲,讲了设想,产品,规划。
讲完之后,对方hrd就问了两句话:“这个和微信有什么区别?哎,我们用来往,就是因为你们淘宝要求用来往,没办法,日常我们是不会用的。”
第一次的尝试就碰了一脸灰,大家很挫败的往回走。
回来的路上ceo经过颐高数码城,这时有个底下的员工说:我有一个老同学,在数码城开公司,卖电脑的那种公司,有八九十个人吧。长生鸟 不鸟我们,没准儿我同学他们会有需求啊。
然后大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聊,一聊发现还是很有需求的。
那个公司叫康帕斯,钉钉很多时候都会举这个例子,他们现在也是钉钉的合作伙伴。当时那个老板当场就说:“哎呀,你们怎么才来。”
他说我现在沟通上非常头疼,第一个原因是他的员工有很多层。有60,70后的员工,在不打电话的情况下都用短信和他沟通,因为没有智能机,而且也不会用微信。
然后80后员工都用qq,90后员工都用微信。
他们公司是Intel在浙江省的代理商,他们的供应商公司intel很牛的,只用邮件和他们进行沟通。
所以他一直要在这四个端里切来切去,切来切去。觉得自己很痛苦,也很低效。
他说如果你们能全部集成到一个端就太好了。所以钉钉当时的团队就按着他这个痛点,专门为他们这个公司做一款产品,因为他们可能就代表着全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都会碰见的痛点,所以就按照这个做。
于是钉钉就把邮件集成,即邮件也能像聊天一样回复。
然后用Ding功能可以用短信发。老板可以直接把消息Ding成短信发给员工。DIng这个功能就是,把一段文字转换成三种不同的形式发给别人,应用内,短信,甚至可以转化成电话的形式打给你要发送的人。
这些功能都是围绕着康帕斯的痛点来做,还有比如说考勤打卡,如果让之前的团队去做,肯定是不会开发这个功能的,因为阿里巴巴从来不打卡。
但是康帕斯他们需要,所以就做了考勤打卡,统计,然后每个月因为考勤把工资也帮他算出来。
那个老板,原来每个月都要花三天的时间去算员工工资,因为工资很多时候是和考勤相关的,所以钉钉团队就帮他做了一个这个功能,这样帮他在一天时间就能做完。
还有好多销售,因为一天要跑很多地方,但是行踪不好确定,也无法确定他是工作还是跑回家去休息。还有日志功能,以每日总结的功能上通下达。还有钉盘,对公司文件进行同步。根据他的需求,逐渐展开钉钉功能。
现在逐渐有700万家企业用户使用钉钉,用户量已经1亿以上,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在全中国不说挤进前三,也应该算是稳居第四吧。第一是微信,第二是qq,第三可能是微博。
这就是钉钉的故事。
然后就到了我很关注的地方:新校招这个功能。
钉钉建立起足够多的企业用户之后就开始思考,想到了两个问题:
1.如何解决企业痛点。
2.怎样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护城河,顾名思义,让自己拥有一些别的产品没有的东西,一些能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比如说技术壁垒,像Intel的芯片,微软的office,更形象一点的比如说近期出的rtx2080。
除技术壁垒外还有用户壁垒,建立起包含海量社交工艺的用户圈子,比如说Facebook,微信这种,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使用习惯和依赖性的产品。
因为钉钉是面向企业的一款产品,并且Wechat还推出了企业微信进行竞争,所以建立护城河十分重要。
因此在去年,钉钉研发设计了如投屏盒子,人脸识别/指纹/蓝牙打卡器,无线打印等多种智能硬件设备,用以扩展钉钉在面向企业使用方面的便捷性,构建产品技术壁垒。
今年钉钉重点着力新校招,通过联通企业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桥梁构建用户壁垒。
钉钉拥有海量的企业用户,但是有一些公司他们招人很困难。
特别是有一些公司,被阿里投资了,但因为他名气不够大,因此还是找不到人。比如大搜车(小编真的没听过,但确实也被阿里投资了)。
另外一个痛点,就是有一些公司,可能确实还在发展中,还不够优秀。
就导致本地学生不太愿意去这种初创公司里上班。所以这些公司的招人定位,也都是中西部学校那些想来一线城市发展的学生。
比如他们想留在一线城市,希望获得更好的机会,但他们不敢来,他们很少会有学生敢揣着两万块钱来杭州找工作。
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这些学生就是最适合他们的。钉钉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二者匹配在一起。
但这要就导致简历的形式要改变,不能仅仅只是书面简历了。
因为光通过几张纸也不能确定一个人怎么样。所以钉钉开发出了短视频面试,让企业能够提前对求职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一面,让他过来的时候基本就只剩最后一面或直接入职的情况,减轻了企业和求职者的负担。
对学生来说他们耗不起来来往往的时间和金钱,对企业来说它们也耗不起这些。
而且短视频不仅面相学生,招人企业也要有短视频介绍自己。
这是对于部分学生用户和部分企业的串联。
对于更优秀的学生,那么与之对应的则是很多阿里系企业:淘宝,支付宝,蚂蚁金服,钉钉,阿里云。。。之所以不说阿里集团,是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进入阿里集团内部的,因为阿里集团校招每年只招1000+人,但每年投递简历的学生足足有30万。
为了配合阿里的五新政策: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新技术。钉钉想要变革校招,OK那就取名叫新校招。
钉钉希望自己能对整个社会有所帮助,因为帮助别人同样也能帮助阿里更好的占据市场。
钉钉做了6个月,整个团队虽然也摸索了很久。
但其他面向企业的交流产品也做了很多年,所以钉钉可能在功能上不能立即完全达到大家的期望,但是短期内钉钉也在不断的用人工式的方式进行服务补齐,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
并在此期间,慢慢改善,直到钉钉可以造福这个社会上需要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