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惩罚的方法(上) 如何说孩子才会所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在我们使用新的技巧和孩子沟通时,有没有发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控制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漫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满目染。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
一些家长经常告诉我们,即使参加了这样的培训,他们仍然在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和孩子说话。这让他们很沮丧。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实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进步,它是改变的开始。
我自己改变的进程就实属不易。我会又回到老路上去:"你怎么回事?永远都记不住上完厕所关灯。”然后,开始自责,下决心不再那样说话。但是,又忍不住会说出口。接着,又后悔。"看来我是学不会………我怎么能那么说呢?……我知道了……我应该说:'孩子,厕所灯还亮着。’或者:'孩子,灯!’” 然后,我会担心自己再也没机会说了。
事实上,我不必担心,因为他们总是忘关灯。下一次的时候,我就做好准备,对他们说:“孩子,灯。”就会有人跑过去,把灯关了。成功了!
也有很多次,当我说他们做“对”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并不管用。他们不当回事儿,甚至反抗我。这时候,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
每次在小组里讨论这个问题时,我总会问大家:“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下面是一些家长的回答:
“如果不惩罚他们,他们就会逃避管教。”
“有时候。我很生气,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不惩罚,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不再做。”
“我感罚儿子,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理解的管教方法。”
我问家长,是否记得自己受罚时的感受,他们这样回答:
“我经常恨我妈妈。我会认为'她真是一个泼妇’。之后,我又会有罪慈感。”
“我会觉得:"爸爸是对的,我很槽糕,我理应受罚。”
“我会幻想我病得厉害,让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后悔。”
“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只要不被他们抓住,我还去做。”
家长们讨论得越多,越理解惩罚会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然面,他们仍然担心:
“如果我放弃惩罚,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控一切了?”
“我担心没了管教他的最后一招,让我对他无能为力。”
我理解他们的担忧,也间过吉诺特博士:“为什么会认为惩罚一个不听管教的孩子是应该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
他回答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我接着问:“如果孩子继续违抗你,这时候,可以惩罚吗?”
吉诺特博士说,问题在于,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观点(惩罚不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对我来说非常新鲜。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您罚?
下面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