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给产业园区发展带来机遇。近年,产业园区经济虽然保持持续强劲增长,但随着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产业园区投融资不持续、恶性竞争、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开始显现。完善创业和创新服务,在“双创”中实现转型,无论是新建产业园区,还是现有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未来发展都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趋势一:园区面临战略转型和升级
园区经济虽只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却是每隔几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近年来,我国园区发展方式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如增长方式由注重规模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转变;资源配置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产业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转变;环境建设由相对注重硬环境向更加注重软环境转变……
趋势二:园区产业需要瘦身”和“增高”
成本领先的土地招商模式,曾主导了早期的园区经济发展,很多产业园区都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产业点高面低”的产业困境。园区产业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瘦身”和“增高”。
“瘦身”主要体现在产业门类上,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动向,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整理、优化、升级”,确立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经济。
“增高”主要体现在产业提升上,目前绝大数工业园区的传统产业在园区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这些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园区产业“增高”可以借助产业融合,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筑园区产业“微笑曲线”,提升园区产业链的竞争力。
趋势三: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变
我国的产业园区多设在城市的偏远郊区,在早期发展中多以优惠的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吸引企业投资和集聚,然后,再通过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导入人口。这种发展模式,常常与生活配套服务不足相伴生,从而出现了企业员工白天入园、晚上回城的“鬼城”现象。
随着产业园区的演化和发展,园区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区内并存聚集,从而推动了产业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走向融合。
地方政府应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运营模式,以“产城融合”的理念系统策划、规划、管理、开发、运作产业园区(产业新城),加强园区与城区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趋势四:产业招商需精细化运作
产业招商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其成败直接影响园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从我国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模式看,基本经历了“优惠政策主导”阶段、“投资环境主导”阶段到“产业环境主导”阶段,园区软环境建设越来越成为产业招商的重要砝码。
产业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规划、政策体系、招商接洽、项目入驻、运营扶持等诸多环节。
产业招商的精细化运作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精准定位,明确产业客商类型,建立产业项目信息库,进行定向式招商;二是系统运作,围绕产业招商构建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细化产业项目招商的流程和规范,使整个招商工作更具系统性和有序性。
趋势五: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竞争利器
早期的园区发展,多以园区硬环境建设为主,受制于财力有限和认识局限,较少涉及产业开发和培育。从园区层面看,对产业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对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上。
随着园区经济的深化发展,园区开发从片面的硬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在打造一流硬环境的同时,开始重视园区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在日益激烈的园区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园区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人才服务平台、创业培训平台、风险投资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关注。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一般是植根于园区企业的经营价值链上,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群的薄弱环节,如融资、技术、设备、市场、人才等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好,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开拓市场,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有效地提升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和君咨询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和君咨询
了解更多产业园区转型趋势思考
2017-08-18 中联智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给产业园区发展带来机遇。近年,产业园区经济虽然保持持续强劲增长,但随着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产业园区投融资不持续、恶性竞争、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开始显现。完善创业和创新服务,在“双创”中实现转型,无论是新建产业园区,还是现有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未来发展都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趋势一:园区面临战略转型和升级
园区经济虽只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却是每隔几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近年来,我国园区发展方式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如增长方式由注重规模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转变;资源配置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产业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转变;环境建设由相对注重硬环境向更加注重软环境转变……
趋势二:园区产业需要瘦身”和“增高”
成本领先的土地招商模式,曾主导了早期的园区经济发展,很多产业园区都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产业点高面低”的产业困境。园区产业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瘦身”和“增高”。
“瘦身”主要体现在产业门类上,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动向,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整理、优化、升级”,确立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经济。
“增高”主要体现在产业提升上,目前绝大数工业园区的传统产业在园区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这些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园区产业“增高”可以借助产业融合,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构筑园区产业“微笑曲线”,提升园区产业链的竞争力。
趋势三: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变
我国的产业园区多设在城市的偏远郊区,在早期发展中多以优惠的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吸引企业投资和集聚,然后,再通过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导入人口。这种发展模式,常常与生活配套服务不足相伴生,从而出现了企业员工白天入园、晚上回城的“鬼城”现象。
随着产业园区的演化和发展,园区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区内并存聚集,从而推动了产业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走向融合。
地方政府应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运营模式,以“产城融合”的理念系统策划、规划、管理、开发、运作产业园区(产业新城),加强园区与城区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趋势四:产业招商需精细化运作
产业招商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其成败直接影响园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从我国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模式看,基本经历了“优惠政策主导”阶段、“投资环境主导”阶段到“产业环境主导”阶段,园区软环境建设越来越成为产业招商的重要砝码。
产业招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规划、政策体系、招商接洽、项目入驻、运营扶持等诸多环节。
产业招商的精细化运作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精准定位,明确产业客商类型,建立产业项目信息库,进行定向式招商;二是系统运作,围绕产业招商构建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细化产业项目招商的流程和规范,使整个招商工作更具系统性和有序性。
趋势五: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竞争利器
早期的园区发展,多以园区硬环境建设为主,受制于财力有限和认识局限,较少涉及产业开发和培育。从园区层面看,对产业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对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上。
随着园区经济的深化发展,园区开发从片面的硬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在打造一流硬环境的同时,开始重视园区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在日益激烈的园区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园区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人才服务平台、创业培训平台、风险投资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关注。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一般是植根于园区企业的经营价值链上,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群的薄弱环节,如融资、技术、设备、市场、人才等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好,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开拓市场,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有效地提升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和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