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的那些事
女人是情绪化动物,与女人相处千万不能忘了她的情绪,女人做事情也是只讲情绪不讲效率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昔做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情绪管控上先天不足,后天稍有改进,但本性难移,因此也于事无补。学了点文学后,又多了点二货的文青气质,特别敏感,为人处事全讲感觉,感觉不对,基本就没有然后了,灵魂不够强大,时刻准备怒从心头起,一不小心就万念俱灰,好歹我多少有点自省能力。作为教师,也常常提醒学生,不要当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炸,遇事等三十秒再决定,但自己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往往只是说服了自己,麻烦出现时,仍然不淡定,人又爽直没心没肺,说出的话做出的事伤己伤人。父母也常常为我这样的性格担忧,唉,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我之谓也。想平复情绪,一时的管制,比如“冷静三十秒,再做决定”等等只是末,疏导化解让情绪消失才是本,关于如何化解,出于治病救人和自救的目的,略微谈一些。
我有读书的习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作,读来常常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苏轼的几起几落,教会我无畏低谷,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达观,他的“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让我明白与苍茫的宇宙相比,我们渺小卑微如蝼蚁,那点伤痛苦恼又算的了什么,不值一提。史铁生于盛年时突然瘫痪,人生不幸也不过如此,心灵的煎熬和挣扎自不待言,他顿悟了,他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个生死观成功解释了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怎样活很重要,是苟活还是乐活,全靠心灵选择,他活下来了而且成就不凡。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了。既然是小事,至于生活中出现的像《卫风氓》里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事也就不足挂齿了,喜新厌旧多吃多占,齐人有一妻一妾等等,人性本如此,文明程度不够高,都还未脱离动物性,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女皇武则天就是好例,她当权时不仅自己面首无数,就连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也都金屋藏猛男,说来也就只能用道德和法律来约束,不必因此惊诧,“等闲变却故人心,却到故人心已变”,大家都在变,变得故人归来不相识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透人性,掌握规律,顺势而为,也就是禅宗佛祖教我们破除心中的“执”,教我们放下等等。对待亲情,与爱情道理一样,脑残女人经常问“我和你妈掉水里的问题”,刘备告诉我们妻子如衣服,穷时靠手足,富时换衣服,争谁比谁重要是没意义的。既然要走下去,就以和为贵吧。因为最近心绪烦乱,又被心爱的人骂得狗血淋头,今天重读沈复的《浮生六记》想取点经,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位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明机警,温良贤淑不嫉不妒,在今天还是很有必要学学,不过中国古代文人都有点臣妾心理,对女人的要求更是如此,有时候看得多了,不由自主就把自己放在臣妾的位置,竭尽所能取悦别人,不过既然是附属就做好附属的本分,为“和”做贡献,满足对方的皇帝心态。话说回来陈芸与沈复那些如胶似漆吟风弄月的快乐生活是在家道昌盛时,贫贱夫妻可是百事哀,所以孔子说“富而知礼,贫而乐”是件难事。
读书是救赎 ,想通了就不怒,悲苦忧闷得以化解,既然不怒也就不用管制了。当然化解情绪的途径很多,听歌,看电影,体育运动等等,看你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