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已经有快三个月了,孩子们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常态化,甚至可以猜到我每天要上啥课,布置啥作业。第六单元新课结束,今天朱老师带领孩子们对本章节进行了整理与复习。这类课,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最终效果各异。其实,不管用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自己梳理知识点,并用所学的知识点来解决其他的书本和生活中的问题。自学能力的培养,解题策略的指导,是这类课的最终目标。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实际上是一个具体到抽象,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为了给孩子们一点小惊喜,我今天没有按常规出牌,作业既不是是练习册,也不是书本上的。孩子们看到我发布作业的那一刻,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后来,通过跟家长私下交流我知道了孩子们都心情变化)。作业是这样的:今天复习了第六单元,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本单元知识点整理出来(不需要大量文字哦),并把自己认为还没学会的部分,选择相应的题目练习。
很快就有孩子把作业交来了,有的写了三句话,有的做了一页练习,有的做了一张单元测试卷,还有的写两百个计算题,也有的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再把自己不会的题目分类做了好几个………这是孩子们完成作业的方式,从这里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大概知道了整理是咋回事了。质量怎样,今天姑且不谈,只要动笔做了,在我的眼里都是好样的,每个孩子都能在批语里找到兴奋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来的作业越来越多,我翻阅后,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作业里有百分之八十是父母的字,父母把知识点抽离出来,写好,并在每个知识点下面配上相应的题目,做题过程就由孩子来完成,整体效果一个字——美。另一类是全部由孩子自己写,看起来布局不是很美观,透过字迹也看得出孩子在做时很吃力,内容上不怎么全面。这两类作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也看出了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观念。第一类,父母不敢放手,生怕孩子不会,包办式的。结果可能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会依赖上父母,另一种是拉着走一段时间后,自己也就学会大步往前走了,照葫芦画瓢,自己来。第二类,开头非常艰难,作品也不会很亮眼,但慢慢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特点,能力在不断的提升,后期会走的更轻、更快。
到了晚上六点,还有十几个孩子的作业还没动静,在群里提醒了,似乎没看到。再催,这回我请没交的私下跟我联系,目地是想了解晚交的原因,是今天作业太难,还是有其他别的原因。我再次细看名单,这几个孩子不是交作业“困难户”啊,平时特别积极,一定是有原因。消息发出去,很快有了回复:“孩子非要自己要整理,但又不会,而是写字慢,整理完了,还非要做一张试卷”、“把作业意思理解错了,不合格,还在重新做”、“单位有事,我回来了太晚了,马上交”……看了信息,我知道真实原因了。
改完作业, 我在群里这样小结:@全体成员 大家好!今天作业对孩子们来说具有挑战性,估计越是态度好的孩子作业越难做,因为他们追求完美,我看到孩子们整理复习的方法,我很感动,这是一年级娃娃做的吗?好厉害!表情其实当自己能独立整理一个单元知识点,能找到自己不会的题目类型,这就是一个反思、再提升的过程,我相信通过努力,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都是小老师了,都会有很大进步的!我们这是为培养学习能力,不单纯的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动脑筋才会有收获,一起努力吧!
第一次大胆尝试,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放手做了,才知道问题在哪里,后期的努力方向就更加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