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读唐诗》单从目录里的题目来看就非常有时代气息,稍举几例,“引爆,唐诗的寒武纪”,“我只留了六首诗,但还是无冕之王”,“盛唐,那个伟大的诗人朋友圈”,“杜甫的太太:我嫁的是一个假诗人”,“李商隐的小宇宙”,等等。这些题目一看就非常轻松活泼,引人想去一睹为快——这便是作者拟题的功力。
本书说唐诗从哪说起呢,先从今人读到唐诗的不易说起。大家都知道,古代人没有博客、微博、QQ空间日志等可以备份留存文本的平台,而且出版业也不发达,再加上战争啊朝代更迭啊各种灾害啊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流传到今天的文学作品都是十分珍贵的。以我们的老熟人、两位最重量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为例,他俩的存世诗歌都是1500余首,但学界公认的是,这些作品不过是其所有创作量的十分之一二。
上万首的诗歌,上千的诗人,一本十五万字的唐诗读本显然做不到面面俱到,这就涉及到取舍问题。按照约定俗成的标准,唐朝与唐诗一般是按照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段落进行划分,所以本书也是这么依次进行赏析评点的。王晓磊没有直接从唐朝开始写,而是诸如写小说的楔子一样,选取了一位在古代文学史上很有地位并且对后世诗人产生重要影响的诗人开始着笔——谢朓。之后,他写到了隋朝的宫廷诗,唐诗还没有到来。没过多久,唐朝来了,真正的唐诗还在酝酿之中。那么最终引爆唐诗的是哪几个人呢——初唐四杰。就这般,在王晓磊一唱三叹的刻意铺排下,大唐诗歌的重要角色们开始一一闪亮登场。
唐朝诗人众多,在尊重历史尊重读者的前提下,王晓磊尽可能客观公正地选择诗人们的出场频率和篇幅。书中对有名有号的诗人要么是单独列传,要么是光提名字不提作品,要么是说了作品不提名字,不一而足。有的诗人不止一篇出场,诸如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等名家,在31篇文章里,李白、李商隐分别独占两篇,杜甫三篇。杜甫号称“诗圣”,王晓磊对其格外青睐,用十分之一的篇章为这个生前的“小号”、身后的“大V”正名。
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恰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样,许多诗人在不同的篇章里是会互相呈现的,他们的出场顺序固然按照时间顺序来排,但因为讲述对象的需要,不同时期的诗人常常在不同的篇章里交互出现,王晓磊对他们的作品与创作背景可谓极其熟稔,信手拈来。
阅读这本书真的是堪称“悦读”,语言浅显幽默又灵动活泼。唐诗的读本可谓汗牛充栋,这本书能够在短时期内受到广泛欢迎,第一成功要素就是他的语言极具个性。在我看来,他的语言在沉稳的叙述中变化多端,兼具杂文的幽默犀利、小说的生动活泼、散文的朴实唯美、诗歌的凝练简洁,甚至部分段落带有戏剧的特点。最厉害的是,王晓磊善于将唐诗故事嫁接在我们当前的生活里,用当下的词汇讲古典的故事,比如打电话、发微信朋友圈、点赞、大V、小号、互推、脱单、高考等时髦词汇频频出现且毫不违和,最大限度地拉近了这些古人和我们的距离。
试举几例:“一个叫王昌龄的同学已中了博学宏词科,被当代人称作超绝群伦。他的代表作品‘秦时明月汉时关’横扫诗坛,他的公众号‘绝句我最强’十分活跃,经常和各路大V搞搞互推。”“他们的地位、名气全部秒杀屌丝青年杜甫。虽然杜甫也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子美的诗’,但是人气不太高,粉丝也不太多,阅读量总在二三位数徘徊。”类似这样的风趣表述比比皆是。王晓磊惯于用现代对话方式设计诗人的对话,总能达到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比如:“又一个大V推门进来了。他脸上带着刀疤,浑身散发着杀气,他的名字叫高适。走进俱乐部,高适很酷地坐下,点燃一支烟,思考着他的新作《从军行》。”
此书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大量参考文献,足见作者下足了功夫。同时,作者对诗人和作品多有新颖独到的点评,胜在不落窠臼。全书读完有意犹未尽之感,盼望他能再出几个读唐诗的系列,与他读金庸的文章一样源源不断,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