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小孩们都会说老鼠娶媳妇猫劫道,还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表达对老鼠的厌恶。
藏剪刀
早饭过后,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要把平时用的剪刀藏到抽屉里、褥子底下,老鼠节这一天大人孩子都不能用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喳”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喳咔喳”老鼠嗑东西的声音。
烧旧鞋
孩子们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村中的老百姓也乐意把 “邪”( 鞋)送出去,等到老鼠节这天给上门收旧鞋的孩子们。孩子们把收到的旧鞋垒成老鼠洞的形状烧掉,象征着将各家各户的老鼠“一窝烩”。
天刚黑下来,垒成的一个个“老鼠洞”伴随着震耳的锣鼓声被人们点燃,孩子们围着从“老鼠洞”冒出的熊熊火焰手舞足蹈,烤老鼠火。顽皮的孩子们还不断将手中的一个个小鞭炮投向火焰……“鞋”与“邪”同音,有烧邪、祛邪的寓意。
大人孩子们不但在火上可以烤手,而且纷纷从家中拿来花生,用铁丝穿上在火焰上烤,等枣花烤好后,孩子们便纷纷争抢着吃(那时的鞋子都是棉布做的,没有塑料、橡胶和皮革)。
捏老鼠嘴
在中午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包成的饺子要捏成老鼠模样的,有嘴、有耳朵、有尾巴,捏成的饺子简直就是一只只老鼠,非常逼真。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咔喳咔喳”嗑东西了,一年家中没有老鼠了。
总之,在老鼠节这天,父老乡亲们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表达对硕鼠的不满。这也难怪,在哪缺吃少穿的年代,粮食弥足珍贵,对待偷老百姓的粮食吃的老鼠,就如同今天的反腐挖贪官一样,务必除之而后快。
儿时母亲年年在耳边念叨老鼠节的各种风俗、忌讳,零零碎碎记得这些,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的快乐,一个个冻得流着清鼻涕,伸着生了冻疮的小手,围着老鼠火跑呀!跳呀!抢烤熟的花生吃。想想就觉得快乐!
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冷。大人孩子都围着烤火。那时正月的房檐上还挂着冰挂,街上堆着积雪。孩子们在积雪上放鞭炮。今年好像没有见到雪,这两天的最高温度过了20度,那种冷的感觉也找不到了。
不管是快乐,还是那种彻骨的冷,都深深留在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