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古人普遍都敬天信命,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大富靠命,小富靠勤”。“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人各有命,命有不同。
“命”(Fate)到底是什么呢?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尽心上》)董仲舒说“天令之谓命。”(《汉书·董仲舒传》)因此,命与天有关,所谓“人命关天”,所以命又称之为“天命”。即命或天命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或者说是天定的。在中国传统的四柱八字算命术中,往往把人的生命的运行,按时间进程分为大运、小运、流年。命的运行,就是命运,所以命又称之为“命运”。即命表现为不同的运程。人的生命是由若干不同的运程组成的。或是吉运,或是噩运。或先吉后凶,或先凶后吉。在不同的生命运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生命质量。通常生命的质量是由贫富、贵贱、寿夭、穷通来衡量的。所谓富贵,是人所拥有的钱财的多少,贵贱则是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寿夭则是人的寿命的长短,穷通是指人的事业是否顺利。命或命运,实际上指的就是先天定好的人的生命运行轨迹。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命运是可知的,并十分注重对命运的把握,这就是“知命”。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并自称“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为什么要知命呢?“预则立,不预则废”。趋利避害,趋吉避凶是人的本能。知命可以提前应对命运前途中的险境,尽力化险为夷。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四书五经”中的《易经》被列为“群经之首”。而《易经》实际上是一部占卜之书。其中的《系辞》,就是最初对卦象的占断之辞。孔子对《易经》进行了毕生的深入研究,以至于达到了“韦编三绝”的程度。《易传》一篇,就是孔子研易的心得体会。中国道家具有十分丰富的算命术。包括六爻、梅花易数、四柱八字、奇门遁甲、六壬、铁板神数、面相、手相等等。为什么叫算命呢?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认为,宇宙和世间一切皆有定数。算命就是根据易数、命数推断人和事物的命运。中国史籍中,记载了许多精通此术的高手。姜子牙、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等,层出不穷。佛家修炼中还会出现一种叫“宿命通”的殊胜功能,具有这种功能者可以用天目直接洞彻自己和他人的过去、现在、未来,甚至前生前世、多生多世。
人的命运虽然是天定的,是预先注定的,但并非不可改变。中国道家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说法。即人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命运进行改变的。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盲目的不正确的努力,是达不到对命运的改变的,反而更糟。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但最好是“顺其自然”。或“听天由命”。人要想真正改变命运,必须循天道而行。因为人的命是天命,是上天的神佛等高级生命安排的。根据什么安排的?是根据人在以前或前生前世行为善恶及其结果德和业的比例大小而作出安排的。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的命运的各种表现,贫与富、贵与贱、祸与福、穷与通、吉与凶、寿与夭,无一不是善恶因果报应的结果。因此,人的命运是掌管命运之神佛按照天理即宇宙规律作出的安排。命是宇宙规律或法则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体现。既然如此,人要想改变自己命运中不好的方面,那么就要遵循宇宙法则、规律,重德向善,痛改前非,避免作恶。因为天道酬善惩恶。这就是传统的佛家、道家修炼,修炼可以改变命运。通过修炼对命运的改变,就是所谓的“修命”。《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就是一个成功修命的范例。所谓:“算命不如认命,认命不如修命”,道理就在于此。
修命的根本是修心。心是人的行为举止等各种生命表现的根源。心善则行必善,心恶则行必恶。修心就是按照佛法、道法改变自己不符合佛法、道法的一切思想观念,去除一切不好的欲望和想法。修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命运中的不好的一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心与命的关系,有一首《心命歌》说的好:“命好心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心好命不好,天地终有保。心命俱不好,贫困受烦恼”。“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修心可以弥补先天命运中的不足,修心可以彻底扭转和改变人的厄运。
并非命运不好的人才需要修心。实际上人人都需要修炼、修心。常人中命运再好的人,也终免不了生、老、病、死的宿命。“世上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富贵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福分享尽之后,按照佛家讲的,百年之后可能再入三界六道,轮回不休。因此常人所说的改变命运,实际上只不过是对命运的改良。要想彻底改变命运,永保人身,永不吃苦,按照佛家讲,唯有发大誓愿,起精进心,皈依神佛,艰苦修炼,最后修得正果,出离三界六道。
延伸阅读:
《了凡四训》与更改自己命运的奇人
文: 长河
《了凡四训》的作者明朝人袁了凡(1533年-1606年),原名袁黄,字坤仪,明朝江苏吴江县人。他的一生曾被一位算卦高人批得准准确确,但后来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袁了凡童年丧父,十几岁的时候母亲便命他弃学从医,以便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有一次他去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那位老人对他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学宫了,为何不读书呢?
袁了凡就把母亲叫他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老人。老人自称姓孔,是云南人,曾得到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的真传。老人告诉袁了凡照注定的数来讲,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他。
于是袁了凡便把这位孔先生请回家中,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说: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的道理,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灵不灵。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孔先生又给袁了凡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他说:哪一年考取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廪生,哪一年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某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惜你命中没有儿子。
袁了凡把孔先生的话一一记录下来,就这样又开始继续读书了。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名次。有一次,按照孔先生推算的做廪生所应领的米,应该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出贡。但领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学台屠宗师(学台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就批准他补了贡生。袁了凡私下怀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是否有些不灵了。
后来这事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不准他补贡生。直到丁卯年,才准许他补了贡生,经过这番的波折,又多吃了一段时间的廪米,算起来连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补足,总计是九十一石五斗。袁了凡因为受到了这番波折,就更相信:一个人的进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而走运的迟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时候,所以一切都看得淡,不去追求了。
本来人的一生到这份上已经定型了,袁了凡也抱着这样的态度。当他选了贡生,按照规定,要到南京的国家大学读书,在没有进国家大学以前,他先到栖霞山去拜见云谷禅师,这是一位得道的高僧。
在云谷禅师的禅房里,云谷惊诧地问他:自从你进来后,我不曾看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袁了凡老实告诉他: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就是要胡思乱想得到什么好处,也是白想;所以就老实不想,心里也就没有什么妄念了。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得的豪杰,那里知道,你原来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
袁了凡问:何故?云谷禅师对袁了凡说: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易》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命是可以自己改的,而佛家是让人识透极善极恶之理力量的,识透了按照去做,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我们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
一番话点醒梦中人,袁了凡开始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从此以后,就整天小心谨慎,虽然是在暗室无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讨厌他、毁谤他的,也能够安然的接受,不与旁人计较争论了。从见了云谷禅师的第二年,到礼部去考科举。孔先生算的命,应该考第三名,哪知道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没算出袁了凡会考中举人,那知道到了秋天乡试,竟然考中了举人,这些原来都不是他命里注定的。
接着他先发愿要做三千件的善事,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才把三千件的善事做完,结果夫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天启。后来,每做了一件善事,随时都用笔记下来;他夫人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鹅毛管,印一个红圈在日历上,或是送食物给穷人,或买活的东西放生,都要记圈。有时一天多到十几个红圈呢!也就是代表一天做了十几件善事。到了丙戌年,居然又中了进士,吏部就补了袁了凡宝坻县县长的缺,他又发了做一万件善事的心愿。
做宝坻县的县长时,他准备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袁了凡叫它作治心篇。意思就是恐怕自己心起邪思歪念,因此,叫“治心”二字。每天早晨起来,坐堂审案的时候,叫家里人拿这本治心篇交给看门的人,放在办公桌上。每天所做的善事恶事,虽然极小,也一定要记在治心篇上。到了晚上,在庭院中摆了桌子,换了官服,仿照宋朝的铁面御史赵阅道,焚香祷告天帝,天天都是如此。夫人见他忙于公务所做的善事不多,常常皱着眉头说:我从前在家,帮你做善事,所以你所许下三千件善事的心愿,能够做完。现在你许了做一万件善事的心愿,在衙门里没什么善事可做,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
在夫人说过这番话之后,袁了凡晚上睡觉偶然做了一个梦,看到一位天神。他就将一万件善事不易做完的缘故,告诉了天神,天神说:只是你当县长减钱粮这件事,你的一万件善事,已经足够抵充圆满了。
原来宝坻县的田,每亩本来要收银两分三厘七毫,袁了凡觉得百姓钱出得太多,生活太苦,所以就把全县的田清理一遍;每亩田应缴的钱粮,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这件事情确实是有的;就这样, 袁了凡一生不断地做善事,孔先生算他到五十三岁时应该寿终正寝,但他到六十九岁身体还好好的很健康,并且把自己身体力行改变命运的事,写成了一本小册子《了凡四训》,传给他的儿子天启和后人。
袁了凡更改自己命运的事的确是应该使人深思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份,都是以善恶有报为基点而展开的,翻开历史上数不清的古人笔记小说,大都记载和阐述着这样的道理,而袁了凡只是其中的一位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把它记录下来了,所以《了凡四训》才能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岁月的磨砺已使它成为戳破无神论谎言的很好的一支利箭了。
袁了凡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敬天信神、迁善改过,已经可以算的上是个传统修炼的人了。正如圣者指出:“还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人改变他的一生,这是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这个人从此以后走上一条修炼的路。”
人生大大小小事神都一一安排吗?
人的生命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神都有安排吗?
人说命运天定,真是这回事吗?说到人生大事,没有比生死还大的,是否命数天生就定下了呢?如果是,生命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神管到什么程度呢?大的事情例如官禄福荫,或小到一念的报应,神都给安排吗?古籍中的记载很多,这里举三个例子来看看。
人的死期可以预见
张田是清代丹阳(现位于江苏省南部)人,精于相术,可以预见人的死期。有一天张田与来访的客人正在谈话时,邻居家的儿子来归还欠债。张田没有收下钱,反而让他赶快回家去。
那邻家孩子走后,一肚子狐疑的客人就问张田怎么回事?
张田说:“这个小孩就要死掉了。”又加一句补出说:“他过不了太尉庙。”
后来,这个邻家子走到太尉庙,果真倒地死去。
不仅如此,张田也相出了自己儿子的死亡时间。
他有个儿子买卖货物经商做生意,有一次准备渡江去买货。出行这一天,张田准备了酒菜为儿子送行。那时,张妻见到桌上摆的酒菜比往日丰盛得多,感到纳闷。
张田知道妻子的疑惑,就告诉她说:“儿子这一去,当堕水而死,父子一场恩情,怎能不和他诀别呢?”
妻子焦急说道:“那为什么不制止他?”
张田说:“这是天数啊,能逃得了吗?”
妻子听后非常着急,怎能看着儿子去死而不顾呢,她立即制止儿子出门去经商。几天后,他们的儿子失足掉在大水瓮中溺死了。命中注定他要死于水中,江水换成瓮之水,灾躲不了,寿有定数,人意延长不了。
祸福天定魏徵亲自实证
官职俸禄的事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福运,也是命中天定吗?
唐朝魏徵任仆射(相当于宰相的职任)时,手下有二名管庶务的官员。一次魏徵想要休息一下,刚刚躺下,听到那两人在窗前议论一件事情。其中一个人说:“我们的官职,都是这位老先生决定的。”另一个说:“都是由天定的。”
魏徵听到后,心中起了一念,就写了一信,派遣那个说“老翁定”的人送到侍郎那里,信上说:“请给此人一个好官职。”但这个人不知信的内容。但是,此人出了门就心痛,结果只好托那个说“由天定”的人代送信。
第二天批注下来,“由天定”那人被留下,“老翁定”那人被外放了。魏徵纳闷,问了两人,才知道当天发生的“巧合”。魏徵长叹说:“官职俸禄是由天定的,大概不假啊!”
起一妒念受恶报
清朝时,扬州城有个孤身一人的倪瞎子,借居在旧城府的城隍庙里,靠占卜度日。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没有客人上门求卜,那这一晚很可能要饿肚子过夜了。
有一天,来了一个做生意发了财的年轻人携带妻妾入庙烧香,他的马车华丽,侍奉在他前后的人甚多。倪瞎子心中发酸,就在神前默默地申告说:“他如此下贱,却这般荣耀;我本是世家大族,却如此饥寒。老天无眼,神也不灵啊!”
当晚,他梦见城隍爷来拘审他,神说:“你何以告状?他命中应享福,你命中应受苦,俱有定数,你怎敢妒恨而怨天尤人呢?将你发放到仪征县,打二十大板作为惩罚。”倪瞎子惊醒,已经吓出一身冷汗。然而,他提心吊胆过了这一年,却没发生什么惩罚的事,倪瞎子放下了心,也就以为只是一场梦罢了。
第二年冬天,倪瞎子嫁到仪征的姐姐病死了,倪瞎子前往送殡。那日他住在姐姐家里,睡到半夜三更时,忽然肚子绞痛难忍。但是他眼睛看不见,摸到不熟悉的厕所去来不及解,于是他开门到街上解手。
这时刚好有巡夜官经过。巡夜官问他干什么,他因为眼瞎看不到来人是谁,迟迟未应答,巡夜官觉得可疑,就剥下他的衣服,责打了他二十大板,打得他痛彻心肺。没想到,一年前神安排的“发放到仪征县,打二十大板作为惩罚”,是在此时执行的。
资料来源:《朝野佥载》《镇江府志》《履园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