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2)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心得:
本章承接上一章,我们知道圣贤之道可学而至。一个学字统领整部论语,怎么学,是学以致用的学,是每个当下,无时不学,无时不觉,无时不行。那究竟学什么,第二句就给我们讲清楚了。学孝悌、学仁。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成圣成贤的根本。
那么孝悌与仁是什么关系。论性从人的本性真性本源的角度,仁是孝悌的根本。从修的角度,孝悌是恢复仁之本。
首先,从性的角度,仁是孝悌的根本。
要直接契入我们自性的根本,所谓顿悟。我们人本具仁爱、慈悲、清静、光明。如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发出来自内心的真实体证: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然后慧能大师继续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我们本自清静、光明,只是被长久以来的习气、污垢遮蔽。因此,我们要有斩断无明烦恼的大智慧和大威力,一下子回光返照,见自本性。如《净名经》中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若恢复我们自性本具的明德光明,在世间待人接物,发挥出来,被他人感受到,或我们自身体会到的那个悲悯、关怀他人、无我利他、为人着想的状态,那个德性的样子就是仁德。所以仁德就是我们清静本性流露出来的一种体现,一种文言的描绘。仁德也是万德之根本,他运用在五伦中的不同关系里就发展出不同的德行。仁德用在父母叫孝,用在儿女在慈,用在兄弟叫友和悌,用在领导叫忠,用在下级叫礼或者仁,用在夫妇叫义和顺。所谓五伦十义,皆是从仁这个原点发出,我们的真心真性中发出。
所以学一切德行,要不离这个仁德的根本,真心真性的根本。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切基于这个仁德的根本而产生。我们要学会直击本源的修法。直接去唤醒我们的真性本性。念念不离仁,念念不违仁。如里仁第四中,孔老夫子讲“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便成就了。而六祖坛经中关于什么是般若。六祖慧能大师说,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这个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的状态,体现在人世社会就是念念不离仁。
因此,孔老夫的学问就是一个字,仁。两个字,忠恕。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整篇论语所有文字指归的都是同一方向,即我们明德本性的光复,就是明明德。夫子已经恢复了仁之体。体恢复了,用出来的无不是仁。所以每一句论语无论是在说孝,说悌,说敬,说温良恭俭让,说礼乐,说治国,皆是这个仁的万般种体现。
所以,为学若不能找到这个根本,在文字上做文章,则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陆九渊先生告诫我们后学者,“学苟知本,万经皆我注脚”。孔老夫子也告诫我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个思无邪就是除去了一切污垢、习性后恢复的自性光明。
学海无涯,知识无尽,为学第一要知道方向,知道根本。根本就是恢复明德本性,恢复仁德,返回清静本性、自性。除此无他。我们的真性,本心是我们生命真正最可靠的皈依之处。所谓外在的一切财富、名利、地位、情感皆是虚妄不实,无常生灭,不可依靠。皈依自己内在不生不灭的真性、本心,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一旦你能链接上这个本自具足的真性、本心,则必定能体会到,自性能生万法的光明通达、自由无碍。
也许,我们还不能马上体会,但是必须知道这个方向。否则就会被淹没在经藏、知识的海洋中,不得解脱。
其次,从修的角度,孝悌是仁德的根本。
刚才讲了那么多仁德、真性、本心、自性,但是肯定会觉得还是很抽象。这个仁德怎么修成,这个真性怎么见到,入手处在哪里,生活中怎么修呢。圣人告诉我们很简单。入手处,就是从孝悌开始。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若为人做到孝悌,则不会犯上。不会犯上,肯定也不会作乱。孝悌是修身立德的根本,也是圣人之道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在修的角度,要务的这个根本,就是做好孝悌。一切从这个根本修起。
那么孝悌具体就是在家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待父母,把孝落实在孝父母的身,孝父母的心,孝父母的志,孝父母的慧。在论语中有大量的关于孝如何体现的语句。并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阶段,孔老夫子给出了不同的指点。我们后续可以深度学习。而悌就是兄弟之间不要麻木冷漠,只顾自己。或者为了争财产、争关注而破坏和睦,应该同气连枝,相互友爱,兄友弟恭。
孝悌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对父母好,对兄弟姐妹好。但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当今社会家长们都忙于功名利禄的追逐,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孝悌之道、圣贤之教。家长与孩子们都浸润于各种物欲横流、歪风邪气、是非颠倒的价值观与生活环境中。张扬个性、享乐主义、金钱主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追逐自己的感觉感受,而缺失伦理道德教育与约束。人心已经极度偏离道偏离仁德。
于是,我们要真正的重视起圣人给我们的指引,修行上绝对不要好高骛远,谈玄说妙。若做人的根本都做不好,谈什么成佛成圣,修仙修道。
回到根本,回到修身,回到家庭。像种树一样,孝悌是这个仁德之树的根,要把这个根扎深了,才会有未来的枝繁叶茂。对父母的孝做到了,对兄弟的悌做到了,再把这个孝的心悌的心,扩展出去,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用孝悌之心。这就是仁爱。仁爱及于万物。如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还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尧舜是圣人,圣人之道不是什么高深玄妙不可理解的,就是孝悌的圆满落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像对自己的父母兄长一样的去尽孝悌。这就是圣人。所以从修德的角度,孝悌就是为仁的根本,仁的落地,仁的体现。
所以孝悌二字绝非简简单单,随口一提的口头禅。圣人之道全部蕴含在这二个字的一以贯之的落实上了。圣人把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去仁爱去孝悌。如此而已,没有别的。我们做不到把天下人都当成父母兄弟。那至少也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亲的父母兄弟先仁爱起来。若这个也做不到,那么国学就不用学了。学了也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今天所学的这句话,我们一定要无比深刻的印到心里去。首先知道人的根本源头是仁德,仁德就是明德,就是佛性、真性、本心。其次仁德的根本是孝悌。以孝悌为根本,从修身开始,从对家人的落实开始,扩展到身边人,乃至天下人,乃至万物生灵。把自己本具的仁德彻底的光复。这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
这也便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基于孝悌这个本,仁德这个本,以家庭、企业、五伦关系为修炼道场,将我们的人生舒展开来,明德彰显出来,让我们此生永远走在通向光明的道路上,直至与圣人一样。
妙行:2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