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随意写作的我,从2015年冬季开始,断断续续有六年多吧,写了三十万字三百八十多篇拙文,不成章节很杂很乱,有人鼓励我出书,说杂乱不怕,可以分篇分章,其实我并没有出书之意。
时下经常听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出了书,书中都是一些岁月里曾经历过的事,还有一些职场成绩,再配上一些图片,经过整理就集章出版了,感觉是好,可书都是随意送人了,人家还不一定喜欢呢。
以前一听出书就觉神奇了不起,感觉那是作家的专利,多年前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杨澜、倪平都出过书,我也曾看过感觉也很平淡,有种文字不够图片来凑的感觉。
最早觉得写书的人很了起是在上海作家叶辛的《家教》序文里看到的,叶辛从小爱看书,一次看到书的封面上有作者的照片是一外国老头,感觉似曾见过,仔细一想那是少年宫墙壁上挂的大幅照像,能写出惊世之作感觉那是很伟大很了不起的事,叶辛从此就坚定了理想要当写书的人,叶辛的这段回忆录我看后触动是很深,可那也只是影响深而已。
有的人出书是为了挣钱,这就得申请书号,听说一个书号就得一万多,如果出版了能卖出去,这也不失为一种挣钱渠道,可这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毕竟书是才华堆集起来的,要有血有肉有灵魂有价值,既能授众于人,又能传承之精华,还可起到启迪智慧和教育的作用,所谓泽及后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有的人出书是为了总结一生,想给儿孙留一笔精神财富,不能说光宗耀祖,最起码儿孙说起来祖辈父辈是干啥的,续写家谱时可寻可查,还是有益的。有的人则纯粹是为了张扬显摆,其实这也很自然,正应了家乡的那句俗语:“有了不夸等于末拉”。
我本平庸,这些都与我不搭边,再说我才刚到花甲之年,如果余生还有十余年的话,余年里还想再写,或许能写的更好一些,到时再说吧,如果我来不及整理,那就随便处理吧,儿子们如果有心,他们或许也会收集整理的,我不想张扬。
几年时间里写了三百八十多篇文,都在《简书》里一个叫“含羞姑”的名下,“简书”是一款写文的App,也属电子书一类的,可阅读可转发可收藏,如果平台不倒,它一直会存在的,浏览起来也很方便的,大部分我在朋友圈、群里转发过分享过,好多文都是平平淡淡,有的纯属学习时的作业,不能算文章,虽说有的文自带光芒,浏览量不少,那也是有地域性时间性的,到是有那么几篇自认为还有点灵气的作品,可凑一本书还是远远不够的,那就慢慢写呗。
人生几十年谁都有故事,写出来那是本事是能耐,自认为我的这些文,就好比自家的像册,想起时拿出来看看,回味回味曾经的芬芳,既有一种成就感,还是一种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