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朋友们。
今天我们的文章,是一个24岁女孩写的。
就在一个月前,她成为了中国第737185名遗体捐献者。
今天,她想告诉你一些关于遗体捐献的隐秘细节,并分享给你一点认真生活的勇气。
如果你最近过得不太开心,看看这篇文章,或许能解开很多心结。
以下为自述:
24岁的我,
怎么想到遗体捐献?
2019年对我来说,是特别糟糕的一年。我知道,它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这样。
在正式决定捐献遗体前,我其实经历了三次崩溃——
爸爸生病、学业受挫、工作不顺。
更糟糕的是,这三件事情都集中在几个月内短暂爆发了。
而一切的开始,是因为下课后的一通电话。
刚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其实根本没当回事,以为妈妈口中的不舒服,只是小小的不舒服。
直到她找我借钱,让我买回家的火车票,我才知道,这样小小的不舒服,竟严重到让我爸躺进了急诊室——
劳累过度,脑出血,再晚送来一会儿,人就没了。
这件事到现在,我也没敢多想。
我只清晰地记得进病房前,我妈对我说:“你姐刚来的时候,你爸一直拉着她的手哭,我跟他说过了,让他见你不能哭,你也别哭。”
我爸见我确实没哭,只不过看着他泛着灰紫的脸,我哭了。
之前,我总觉得我只要还赖在学校,就可以做个孩子。
但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知道,成长从来都是猝不及防的。
回家路上的夕阳
那之后,我在医院照顾了爸爸一周,给他办手续,买饭喂饭,倒尿壶,哄着他让他绝对不要起身……
然后,为了缓解父母经济上的压力,我很快就离开了医院,并立即开始着手找工作,找兼职。
那段时间我压力特别大。
入职大厂的实习后,无缝衔接了一份写电影文案的兼职。
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周日兼职写文案。
至于地铁上的通勤时间,用来读文献,完成科研任务。
从东五环到中关村,时间像是块海绵被我挤了又挤。
虽然早就知道,明天和意外就像是磨刀石,让人迅速成长。
但很可惜,在这样的高速成长下,我没被磨好,碎了。
从一了百了,
到第737185名遗体捐献者
这样的失落感,在秋招接连失败后,到达了高峰。
我自信满满地面试了12家公司,结果全都石沉大海。
三十多页的文献综述,被导师全盘否定。
爸爸那边,我也感受到了他冲击性的苍老:每天都会量好几次血压,顿顿都是青菜,至今还会有耳鸣。
而我并没有办法照顾他。
我开始整夜整夜的失眠,宿舍床铺两平米的空间,是唯一能承载我情绪的地方。
我看着天花板,摸着自己的胸口,感受着胸膛下怦怦的心跳,以寻找自己还活着的证据。
后来,这两平方再也无法容纳我的焦虑。
我开始在宿舍楼的楼梯间徘徊,从十六楼到一楼,再从一楼到十六楼。
坏情绪,像是一个漩涡,不断吞噬着生命力。
四月茂盛的核桃林
那些情绪崩坏的日子,眼泪、失眠、暴食、增长的体重纷至沓来。
走在马路上,时不时冒出的“如果来个车直接撞死我就好了”的念头,成了我2019最深刻的回忆。
我甚至觉得,自己特别像一个正在腐烂的水果。
直到我的低沉终于被父母发现了,我妈笨拙地组织语言安慰我:“生你的时候,猫崽子都比你大,可你还是健康长大了。”
我爸也凑过来说:“你可是爸爸的骄傲,爸爸什么时候想到我闺女,都是开心的,所以你不要不开心了。”
谈话被我匆匆切断了,但我听明白了他们背后的意思——
之前他们将所有对“美好”的希望,都投射到了我身上。
但当他们发现这些希望成为枷锁时,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我能平安。
面试一整天后的留影
这样的转变,让我想要试图走出泥泞。
于是我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医生,打了防自杀的热线电话,跟朋友去坐超快的过山车,去追星,去写生活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努力增加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连结。
但真正的转变,是我在网页上搜索“那件事”时,看到的一个评论:“车祸自杀的人,连遗体都捐献不了。”
当时我好像猛地被提醒了一下:我不想做一个一点价值也没有人。
而捐献遗体这件事,既能让我的生命有价值,又能满足我把身体交出去的愿望。
只不过和“那件事”比起来,捐献遗体帮我把交出身体的时间,推迟到了几十年后。
而中间的这几十年,我可以试着去认真生活。
想通了这一点,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我就顺着网页找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公众号。
点进去,志愿登记一栏,页面上写着 “只用10秒钟即可完成志愿登记”。
遗体捐献的进入页面
角膜、组织、器官、遗体。
深夜,睡眠模式昏暗的屏幕下,我指尖稍作停顿,点击了这四个选项。
十秒钟后,我就完成了人体器官捐献注册流程,成为了中国第737185名遗体捐献者。
遗体捐献的志愿登记页面
说实话,那一瞬间,我并没有特别激动。
就像是提前按下了人生的终结键,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直到3天后,我收到了一个快递,打破了我本来的平静。
快递是一封遗体捐献的感谢信,在拿出卡片的一瞬间,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如释重负。
那种感觉,就像是瞬间抽出了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虽然周围的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但我知道,我可以释然了。
卡片上的话也很应景:“我们对生命的爱,没有什么能够约束。
遗体捐献感谢信和实体卡
回想起来,那个午后真的很轻快,我拿着卡片,像是完成了一场仪式,跟一度崩溃的自己轻声告了别。
然后回到寝室,把寝室好好收拾了一遍,把衣服重新叠好,把地扫完又拖了两遍,把床上的用品换了一遍,给已经要枯萎的绿萝浇水,还去楼下买了一束小雏菊,插好放在桌面上。
最后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写下了2019年的年末计划。
“好好生活,认真过每一天,不跟自己较劲了。”
我明白我为什么不快乐了,
因为我总是期待太多
捐献遗体之后,我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虽然你可能很难想象,我只用了10秒钟,就从焦虑中抽身。
但我想告诉你,在这个抽身的过程中,我想通的一些道理。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的我,总是那么不快乐?
因为我非常害怕自己犯错。
我把人生的容错率想得很低,好像稍微踏错一步,以后就全毁了。
但我又总是犯错。
——想做一个好学生,可研究被否定了。
——想做一个好员工,可即使加班也不能让领导满意。
——想让自己在求职市场奋力一搏,可投出的简历了无音讯,笔试失败,群面失败,复面失败。
——想做一个好女儿,可父母生病无力照顾,而且未来的时日里,也依旧不能保证好好地照顾他们。
我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从这种挫折感中走出来。
但捐献完遗体后我发现,虽然前面那些事我通通都搞砸了,但我的人生其实并没有变得很糟糕。
甚至我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被否定的论文,我重新写完了;12个面试都凉了,但又有一家新公司接纳了我;工作上犯了错误,但同时也被肯定了。
至于父母,我尽全力在关心和照顾他们。
你看,我以前只是习惯性地忽略了正在发生的好事,又习惯性地揪住了自己的错误不放。
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活得很拧巴、很沉重,每天都在担惊受怕。
而改变这种生活状态,我只做了一件事——开始学着不期待结果。
不期待做一个好学生,但是会认真把学业完成。
不期待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但是会把每篇文章写好。
不期待成为一个好女儿,但会每天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不再担心。
做完这些事,我发现我从头到脚,都轻松了很多。
我想告诉你的是,当我们不再期待结果,就不会焦虑明天,才能过好今天。
二十三岁的我,连献血都不想去。
二十四岁的我,经过了低谷的一年。
我不期待二十五岁能过得更好了,但是我会认真地等着二十五岁的到来。
#今日说说:哪一刻你决定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