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一个习惯:不爱一个人吃饭。
当“孤独美食家”成为某种自豪的标签时,我想我不会属于这个行列。但这并不代表我是害怕孤独症候群,因为我一个人可以独自坐很多事情,唯独吃饭不行。
学会做饭,是初中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长期在外地,母亲独自照顾我,洗衣、做饭、还要工作,很是辛苦。
那时我学会了做饭,第一次将大米煮成白花花的米饭。
那个时候的电放锅还没有智能到像现在这样轻轻按下一个键就能等着饭煮好了。记得我家煮饭一直是用一个金属的锅,母亲说那个锅是我出生的那一年爷爷买的。
锅里面有一个全是筛孔一样的隔层,将米洗干净后放入那个隔层,然后加上水,水要没过
手背。于是那天我用手试了很多次,一定有刚刚好,深怕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就煮不出饭来。再整个放上炉子,第一次水开要端下来,倒掉一半的水,再放回炉子,等到冒出大大的热气,关上炉子的门,再焖一小会才可以。
每一个步骤,都是我长时间看母亲做饭的记忆里而收集出来的。吃着自己步步按照母亲步骤做出来的白米饭,那时的欣喜至今都还记得。
厨房是一个家最温暖的地方。
婚后,我一直坚持自己做饭。喜欢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食材变成冒着热气的食物,好看的色泽,诱人的香味,让人有着无比的满足与成就感。还有个爱好就是爱到朋友圈晒自己的手艺,不是因为想体现自己有多么的贤惠,而是想纪念一下那辉煌的时刻,那份用心的喜悦是可以与人分享的。学生时代学过一段时间美术,那种喜悦就像是:你终于将你心中的想象用你手里的笔丝毫不漏的绘于纸上一样。
家是一个用心去经营的地方。做饭也是一样,要用心、用爱才能去完成的一件事情。有很多人认为家里的饭格外好吃,家比五星级的高档酒店更温暖,是因为,有人在这里倾注了爱。
昨晚睡前刷知乎,看到一位网友发了这样一个回答“如果是自己真心爱的人,哪怕租一间小木屋,装修的简陋点又如何,每天穿棉布裙子只要他在身边。生个可爱的像他一样的男孩子,洗衣做饭,养鱼种花,从此远离喧嚣,清净的生活,只要他在身边。一年四季哪里也不去,牵着他的手散散步,看看夕阳亦是美好。守住彼此的心,守住和他的爱情,守住婚姻,我真的愿意那么生活,如果对方是他。”
这样美的生活想必很是很多人的梦想,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愿意“剪掉”翅膀,安静的守候着你一起变老;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理所当然的去做到得心应手的;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为你做一件用心的小事。
所以,请珍惜、感恩那些曾经或者现在为你做饭的人。
儿子出世后,四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喂养,我放弃了各种大品牌、进口的辅食成品,从半个蛋黄伴牛奶到一个蛋黄,到米糊再到各种味道食材的粥,我都坚持自己来制作。
当儿子第一次连勺带手的独自大口吃饭时,我蓦然发现当自己用爱做出一道菜,然后看着你爱的人一口一口满足的吃着,用爱的灌溉换取的是儿子的成长,那种感受似乎可以打败所有的倦怠。
儿子,至今是自己来带,辛苦、尴尬、窘迫的同时我也很幸运的没有错过任何儿子成长的时刻,和母亲这一人生中重要角色的所有幸福体验。常笑侃自己:“当一个女人有了孩子之后,会从一个生活白痴变成一本《育儿百科》或者《每日菜谱》偶尔根据适用性变成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之答案》,会变成孩子口里的超人妈妈;会变成十项全能的生活全才;这样的改变都是不经意间才发现的技能,偶尔还会发个叫‘必杀技’的玩意儿......”
回想父母也不正是以这种爱灌溉了我们的成长吗?
黄老师曾在一期节目里说:“人类最伟大的传承其实是父母做饭的味道。”父母的爱是任何都永远不能及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不也是爱的传承吗?
我们的世界很大,有诗有远方;而父母的世界很小,心里只装了我们。认真地回应父母的每个需求,听他们说话,边帮忙做饭边聊琐碎的事,教他们用手机用电脑,陪他们买东西,用那些细小的事去让他们幸福。
父母安在,岁月静好。
希望所有的爱,都能一步步的传承下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生意;我们的交流慢慢的被网络化;快餐、快递、快文化慢慢浸润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人来不及思考与回味。
做饭,常被归类到生活中日常的一件小事。但生活遇到的大事并不多,而真正去组成生活的正是这些常被人省略的小事。
生活与生存从来就是两回事,但你应该永远懂得你要如何去经营自己的生命。
*作者:薇心,80后职场妈妈。在那一个瞬间与你共鸣,就是我最大的初心。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薇心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