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译文: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很是生气,我见了却是很高兴。多少人年轻黑发时就死去了,还没有活到有白头发的时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人生苦短,上天赐予人类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十个春秋而已,岁月常常在人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时,便毫无预警地爬上大家的头顶,肆意地招摇着年华的老去。
一个人从两鬓斑白到满头银丝,人的心态也跟随着身体的变化逐渐衰老、低落,生命走到尽头时的恐惧啃食着人的脑神经,生活也因此变得暗淡起来。
小时候,一般情况下上了初中才会见有人白头发,管那种发质的人叫“少白头”。因为“少白头”很少,所以见了都是很惊讶。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环境的原因、压力的原因,饮食的原因,长白头发的人却是日趋低龄化,小学生长白头发的人都已经不是很稀奇的事情。长白头发的小孩子焦虑不焦虑,大人一定是很焦虑。
长了白头发,虽然不影响吃喝,但那是一种衰老的象征,即使年轻人长白发,也会很显得苍老,所以白发也会影响美观,会影响心情。
作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身体的衰老虽然无法抗拒,但人们的心态却可以不受自然规律的左右。想想那些还没有长出白发就英年早逝的人,能够长满白头发而亡应该是庆幸的。满头华发正说明了老天对自己的眷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寿终就寝的幸运。就像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韵味,人生只有每个阶段都经历才算得上完整。
最美不过夕阳红,人通常在一定年纪之后,智慧和见解才会日臻成熟。做人做事各方面也才会更显稳重、老练,不像少年时似懂非懂、易逞一时血气之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要拥有不老的灵魂,同样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辉煌。
贫寒是平常之事,死亡是寿限之终
天有阴晴圆缺,日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往坏灭,因缘而合,有生就有灭。。所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一种自然规律,无法逆转,无法回头。面对生死,只要保持乐观的情绪,生活中依然阳光灿烂。
孔子到泰山游览,途经郕这个地方,有个叫荣启期的人,其貌不扬,衣衫不整,只见他身披鹿裘,以带系之,不修边幅,在田野中鼓琴放歌。孔子见后,不禁心中暗问:"此人衣尚不能蔽其体,如此穷困潦倒,能有什么幸事值得这样高兴呢?"
于是,孔子上前问道:"先生有什么喜事,值得一人如此高兴呢?"荣启期头也不抬,手不离琴,不假思索地回道:"令我高兴的事很多,且听我一一道来:天生万物,走兽飞禽何足道哉,只有人是最尊贵的,我之为人,此其一乐;人世之间,男女有别,男尊女卑,也就是说男人比女人尊贵,我有幸成为一名七尺男儿,这岂不又是一乐?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有的人生下来就死了,更有甚者,在母亲的腹中尚未足月即死于胎中,我活到现在已经九十岁,可以算是长寿的啦,难道不值得高兴吗?此其三乐。贫寒,是士人最平常的事;死亡,是人的寿限之终。一个人能在贫寒之中寿终正寝,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荣启期的人生三乐得到了孔子的首肯。能做到荣启期这样自己宽慰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知足常乐之人。因为知足,因为常乐所以才有长寿。
有一种心境叫随遇而安,有一种心态叫知足常乐
民间有句常说的话“人得了癌症,大多不是被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这说明人都是怕死之人,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没有感同身受,就不要乱说别人的不堪”。
每一个人对于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总觉得都可以化解,还觉得很是坦然,一旦祸端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还可以泰然自若吗?我有一个朋友,堂堂七尺男儿,听说自己可能得了癌症,拿化验单的手是抖的,在好友的面前竟然潸然泪下。我想说的是“没有感同身受就不配言说”,面对生死也好,面对不堪也好,是非曲直自会理清,是人是鬼也自会告别于天下。
一个人的桃李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耄耋之年,每一个人生的阶段,对于“死”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的态度。
我们常会听到左邻右舍说“谁谁真是怕死,一有病待到医院里就不想出来,总害怕儿女不给医治……”都是凡胎之人,对于“死”,有几个人可以淡定呢?
有一种心境叫随遇而安,有一种心态知足常乐。拥有自由就应该知足,享受清闲就应该安乐。人要懂得惜福,否则再多名利也只是枷锁。愿我们都不会把所有别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知足,会更接近幸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