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群体的感情
上学期中文系的超级演说家比赛里,我应邀当了几天的战队导师。准备过程中我反复和队员们强调的我个人的观点——演讲最重要的不是别的,只有三个字“煽动性”。不管你的演讲主题是什么,无论你是想煽情还是想讲道理,煽动起台下的观众,让他们听到点头听到眼里放光听到泪流满面就是胜利。为此我还给他们看了希特勒的演讲。看着视频里那个手舞足蹈的魔鬼,看着队员们全神贯注津津有味的样子,我的脸上笑得像春天里的桃花。
结果,真正比赛的时候场面一塌糊涂。一位小弟因为言论过激直接失去资格,我们战队因为成绩垫底闪电出局。
不过这没有影响我的观点。后来,我在另一个活动前专门制作了一期关于演讲的视频,里边收录了很多煽动性的演讲。有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有斯大林面对苏联红军的那段“让伟大列宁的旗帜在这场战争中指引你们前进”;还有一些电影的经典桥段,比如《勇敢的心》里华莱士的阵前演说,比如《阿凡达》里杰克的战前演讲。我相信看完这个视频,“演讲最重要的是煽动性”这一观点一定会被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接受。
结果因为时间冲突,活动没办成,我含着热泪把这个视频反复看了几遍,按下了删除键。
今天读到了勒庞关于“群体的感情”的描述,发现我的看法也未尝错误。在勒庞看来,“能使群情激奋的东西很多,群体总是服从它们,然后行动起来,所以,我们看到它有时显得极为血腥残暴,有时又极为慷慨和壮烈。群体很容易变成屠夫,但也很容易成为殉道者。每种信仰要征服世界都必须血流成河,而流血的就是群体”。被希特勒激奋起的德国士兵既可以闪电般地横扫欧陆,也最终在苏联的土地上留下了遍地的尸体。
电视剧《白鹿原》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县上强行征粮,白嘉轩带领白鹿村村民组织交农运动(通过上交农具不再耕种的方式表达抗议)。但是起事被田福贤和鹿子霖得知,提前牵制住了白嘉轩及村民中各个牵头的领袖。结果群龙无首的农民拿着农具站在实现约定的地点等得焦急,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他们彼此产生质疑、愤怒和畏惧,甚至出现了对骂和内斗,全然忘记了交农起事这件事是在为他们每个人争取权益。后来,因为一系列的阴差阳错,最终交农起事的铳子响起,这些群龙无首的农民才团结一心,一起交农,并获得了成功。
交农成功时,大家争相庆祝,我们观众也在为这个群体感到感动、兴奋,但仅仅一个小时前,他们还差一点因为人心不齐而分崩离析。巨大的落差在群体的行为里是相当常见的,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变量就能使得群体内部发生正向或负向变化的典型,也就是勒庞所说的“群体的普遍特点之一是容易受到暗示。我们曾指出,在人类的任何群体,暗示都具有传染性,这也说明感情为什么会朝着某个既定的方向迅速转变;群体总是游走于无意识的边缘,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它像那些对理智没有反应的人那样,感情粗暴,缺乏批评精神,只能极其轻信”。
由此说来,在群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极为不易,它要求你有卓越的远见,更有可能需要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