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蔡崇达的《皮囊》就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虽然韩寒、刘德华分别以编者按和“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为题作序,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李敬泽的序“认心、认人的《皮囊》”
对“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深以为然。
看了开篇,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以《皮囊》为题。作者写到:“我那个活到99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
作者先是写了阿太的“狠”:“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最最经典的来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啊!从阿太这个不是文化人而是神婆的嘴里说出来,显得文绉绉又满是生活的哲学。
接下来是阿太,受临终外婆的委托来照顾“黑狗达”即作者。在一次狠狠的切菜中,由于用了切排骨的力量切菜,从厨房里传来很冷静的喊声“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看到这,我不禁哑然失笑。 阿太的冷静还真有点非人类啊!
接下来,是慌乱的一家人,将阿太送进医院。“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不会游泳,把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又一次为阿太所折服,阿太这两段经典语录,很好地诠释了“皮囊”的含义。
后来,阿太出院,作者忍不住问她故事的真伪。阿太淡淡的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又是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语。
后来作者写了阿太唯一的一次哭。一生刚强的阿太,为什么而哭呢?原因是,92岁的她攀到屋顶,补一个窟窿,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了。因为动不了了,因为被困住了,所以哭了。
后来阿太去世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阿太的这三段话,构成了一个很好的主题,同时发人深省…我们不禁要问:皮囊之于我们是什么?没有了皮囊的我们又会是什么?
这世界如此无常多变,我们却又如此渺小脆弱。当风雨来袭时,当悲痛侵入时,当不确定降临时,我们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灵魂?拿什么解脱思想的禁锢?拿什么让烦闷有个解脱的出口?
写作!唯有写作!! 于是,感性的人,心思敏捷的人,饱含真情的人开始写作。哪怕这写作是痛苦的、伤心的、甚至是伤痕累累的,也要写下去!因为写作就是把生活再过滤一遍,过一遍自己,也试着过一遍他人,这一遍和那一遍是不同的,就像醒着和睡着不同。过一遍的人生,会让自己收获很多,懂得很多,珍惜很多。于是,便知道余下的人生该怎样走过…